这是四点零八分的拉萨
想必玛布日山换了件新僧衣
纯银的
又薄又轻又软
想必龙王潭尘埃散尽
鼾声四起
又薄又轻又软
想必玛吉阿米也洗了睡了
在熟睡中
露出藏不住的欣喜忧伤
又薄又轻又软
在雅江飞天假日酒店
一位游子失眠了
哦,这是四点零八分的拉萨
这是我
缺氧
缺仓央加措
仍然继续活着
这是我的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拇指
G2039途经阳新
G2039途经阳新
拖来一位阳新人
年过六旬
陈旧的肉体
疲倦的灵魂
拖来了一些名词
一多半人名
一小半地名
拖来一些动词
以及动宾结构
拖来一些祈使句
快点!快点
一些感叹句
真累!真饿
一些疑问句
还不收工?还不放学
拖来一辆板车
一边是幕阜山
一边是朝阳河
拉车的是爸爸
坐车的是妈妈
有时还有姐姐与弟弟
有时还有麻雀
有时还有萤火虫
那抛弃我们的
那抛弃我们的
不是土地
是水泥
那抛弃我们的
不是鞭子
是扇子
那抛弃我们的
不是牛马
是马背上的传说
夕阳下牛的背影
那抛弃我们的
不是黄的枇杷
紫的桑葚
是微醺的暖风中
你和我
一刹那的犹豫
低飞与远航
纸飞机飞了又飞
飞不出打谷场
吻不到高处的雨燕
低处的蜻蜓
往往十之八九
会撞醒蝴蝶的清梦
高高低低的晒架上
一个菜粉蝶正梦见庄周
一个凤尾蝶正梦见李商隐
纸船顺风顺水
一去不再回头
风平浪静的日子里
会挣脱小伙伴们的视线
顺流而下几十米、几百米
说不定几千米
会依次告别官庄、下陈
星潭、富水
如果运气足够好
会经网湖会见长江
纸船上的蚕爸爸、蚕妈妈
会有一个宏大的葬礼
潮水来了
一
山溪里的鱼
与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鱼
是不一样的
山溪里的鱼
小一点
瘦一点
干净一点
它们的祖先
见过我小小的、瘦瘦的
干干净净的
裸体
它们祖先的祖先
见过我父母亲
小小的、瘦瘦的
干干净净的
裸体
二
山野里的萢
与城郊大棚里的草莓
是不一样的
山野里的萢
小一点
瘦一点
干净一点
这些带刺的野孩子
脸红红的
趴在地上
亲吻露珠
脸红红的
攀在枝头
仰望星辰
五月的暖风呀
绿色的波涛呀
满山遍野的小火苗呀
小小少年的心跳呀
三
山村里的燕子
与大都市的鸽子
是不一样的
山村里的燕子
小一点
瘦一点
干净一点
这些穷人家的孩子
从小热爱劳动
从小就会觅食、筑巢
自由恋爱
不啃老
也不食嗟来之食
七月流火
梧桐叶落
闲不住的孩子
纷纷出远门了
它们还会回来的吗
它们还会回来的呀
一年又一年
一辈又一辈
无休无止的惦记、询问、等待
在大山深处演绎了数千年
诗歌的陌生化及时代语气
——简评李强诗歌
作者 / 卢圣虎
对我来说,李强是一位陌生的诗人,甚至可以称为神秘。这不仅仅在于我们的世俗交集,仅限于“珞珈诗派”名头下的几次“作品幸会”。更在于他略显另类的诗学征象,包含了语言、视野、经验乃至诗歌整体风貌,呈现出不同流俗且值得关注的个性化特点。
诗,本质上是自由的,宽容气度自赋体内,至少在表达方式上注定了“海纳百川”。它没有教科书,可以忽略诗与非诗在风格上的参差,更无所谓专业与非专业等技术性的分野。其实,这也是新诗值得不息探索的原初魅力所在。一位诗人,特别是专注于意义性写作的诗人,但凡在诗歌创作中有所创造,哪怕是某一细节性的掘进或方向性觉醒,就应予认真审视。
李强的陌生化让我想起已故诗人张枣的一个表述:“陌生化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种内心冲动,一种精神,一种对虚构、对那‘另一个’,对与众不同的渴望。”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强的这种“陌生文本”完全出于诗性自觉,归向一种“精神的渴望”。他较少受到固化的泛诗影响,也谈不上任何有形或无形的技术性窼臼,有的只是对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敬畏,反而能放得开,收得住,更接近一种自然而然的纯意写作。加之因工作关系形成的诸如视野、经历、学识等方面的内在优势,久而坚持,一定会让诗生成一种新的气象。这种新的气象或者气息,初读他的诗歌就能直接感受得到。诗人自己也坦言:文风追求汪曾祺与宫崎骏的统一,即大质朴与大清新的统一,喜欢干净、明亮、温暖的叙事风格,潜移默化中,成为了自己标准的诗歌语言。欧阳江河也说:李强的诗,写得很有意思,完全是自己的语言面目,扎实,内驱力十足,有真东西。
的确,陌生化的语感是李强诗歌最具个性的特征之一。比较典型的是他的一首《伊豆的舞女》:
小小的伊豆
小小的舞女
小小的动作与表情
小小的心动
小小少年
小旅途
小邂逅
微风细雨
淡淡彩虹
在海与山的那边
海与山的这边
在过去
在现在
在将来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曾多次搬上银幕,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李强自称第一次看《伊豆的舞女》是在1987年,这首诗写于2021年。中间有34年之久,可见诗人受到的影响之深。他追求的那种干净、明亮、温暖的语言风格即渊源于此,由此自然形成的语气之脱俗纯美,不知不觉就丰润了他的诗歌筋骨。这首诗的语言简约、明净,与表达的内容极为契合,易懂又令人回味,没有足够的文字自信及品行修为是难以完成的。
再往前翻阅他写于2015年的《松脂》《鸵鸟》等诗作,更能确认这种表达方式的一脉相承。
在直抒胸臆的叙事惯性中,自然清新的语言与富于童话色彩的寓意相互交织,既给人以崭新的阅读愉悦,也能留下适度的解读空间。“我要像松树一样活着……/生出松脂一样清爽漂亮的儿女/生出清爽漂亮的诗……我足够老了/这足够好了”;“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它累了、困了、怕了/它在方寸之地找到了天堂//沙子不说话/鸵鸟不说话/鸵鸟在心里不停地喊着妈妈”。用朴素的语言重新解构多种修辞,表意看似明显,实则意味深长,诗意由此环绕不绝。
一位经年行政的知识分子,为何热衷这种率性而童趣化的表达?我一直深怀好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努力写出好诗,不让人生虚度,就是诗人的全部了。”(李强语)从诗人恬淡的心境及作品展示的精神世界来看,这或许是他维系内心高洁的另一套表达语系,比之日常絮语显得更为重要和执著。
关于诗歌语言,李强有独特的见解:“诗的语言必须是开放的,诗人必须持之以恒地从电影、音乐、绘画等语言中汲取营养。远古诗歌一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当下诗与歌的分道扬镳,是诗歌的大不幸。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文字插上旋律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好吗?”
从诗人大量作品中,我们也能读到这种“弦歌”式的具体影响。让新诗喜闻乐见,介入甚至影响大众生活,诗人从语言开始,尝试诗与歌的融合、诗与现实的直接贴近。这既是李强诗观的现实外化,更是他针对“诗人何为”命题进行的精英式探索。2017年、2018年间,他一口气写了34首“XX来了”系列,如《武汉来了》《燕子来了》《潮水来了》 等等,以明快、反复的语调,几近于吟唱,通过城乡今昔对比,还原上世纪的乡村生活,其中一些诗歌进入庄重场所诵读传唱,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李强习诗很早,且成果不俗。从1979年在华中工学院读书迷上新诗开始,读诗、写诗40多年,至今已出版《萤火虫》等5部诗集。这说明李强即便为日常公务所累,也一直没有停止写作。2015年10月,因一次诗会机缘,他开设了一个诗歌公众号“湖畔聆诗”,诗兴一发不可收拾,坚持至今,已推出280多期,大约写了1000多首诗歌。虽然他自谦说:“有得意之作,也有半成品乃至废品。”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其行政要员的公开身份,作为诗人的李强在近几年渐为清晰和醒目。
除了一批记录性的主题诗作,诗人李强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乡村叙事诗。近几年陆续在个人公众号发布,有200多首,统一冠以“新乡村叙事系列”,并自称:“在40多年的习诗生涯里,写得最多的还是乡土诗……年近花甲,以诗为载体,重回乡村,重回少年,重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重找新的诗歌表现手法,更质朴些,更纯粹些。”
乡土诗在历史上深有渊源,最早可追溯到《诗经》。此后,“乡土情结”一直是文人墨客着力渲染的精神场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蔚为大观,整体创作经历了“兴盛—平淡—繁荣”的发展过程,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时代印记。1987年由江堤、彭国梁、陈惠芳等湖南籍诗人发起“新乡土诗派”,以“突破狭窄地域,使‘乡土’在泛化中吸附更多的文化意味(陈仲义语)”为最大特点,首次“开宗立派”,在诗坛较有影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田禾以一首《喊故乡》使新乡土诗获得至高声誉。此后,乡土诗才渐趋式微。
从传统意义上说,李强的新乡村叙事诗葆有乡土诗的基因,质朴、诚实。但在具体表现上又极为不同,至少在语调、情感的把控以及现代感的彰显等方面有着艺术性的突破。他的诗歌以叙事取胜,语调轻缓,情感内敛,质地明净,现代性蕴含在节奏与诗义的顿挫之间,极具生机和张力。这是其诗歌的肌理之新,而另一种“新”还在于视角之新和时代之新,熟稔于乡村往事与游历考察之广袤地带,磨砺于乡村游子与精英阶层这两种身份的消长之间,往往探微见著、以小见大,格局不凡,以全新的时代语气抒写出呼应时代的热情之作。比如他的《在水一方》:
黄花涝
不见黄花
黄花移民天门
白沙洲
不见白沙
白沙落户阳新
斗转星移
沧桑大地
鹦鹉洲头的鹦鹉
黄鹤楼上的黄鹤
去了哪里
祢衡与崔颢匆匆来去
来不及揭穿谜底
龙王庙
不见龙王
见一缓坡、一矮楼
三五梅花桂花
轮回开了谢了
白鸽子、灰喜鹊
结伴来来去去
“李强式”的语调,将历史与现实尽著一诗,真实、清新,而时空沧桑感毕现。
他的新乡村是诗意的,更是壮丽的。诗人以赤子情怀勤奋记录、深情讴歌,写下了一批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大气之作。比如《你是爱中国的》以及“XX来了”系列:
你爱祁连山/ 爱它的巍峨、险峻/积雪与流云/爱它星罗棋布的儿女们/徜徉在一望无垠的黑河湿地/你是欣喜的/耳闻大佛寺一声声燕子呢喃/你心动不已/那么可以肯定/你是爱中国的。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一个文化人,一个诗人,一味沉溺于周遭之风景,一己之悲欢,能有什么出息?
我特别欣赏诗人一批充满灵性的纯乡情诗作。以成熟的技巧和细密的观察,还原着乡村,记录着时代,也抒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及深沉的人文情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依托故乡——阳新写下的《回故乡之路》《低飞与远航》《滚铁环》《打水漂》等一批乡情诗。在《回故乡之路》中,他写道:“爸爸妈妈去天堂了/太太说:细细一闻/还有熟地、当归、川芎的气味”;在《低飞与远航》中,诗人冷静的语调令人惊颤:“顺流而下几十米、几百米/说不定几千米/会依次告别官庄、下陈/星潭、富水/如果运气足够好/会经网湖会见长江/纸船上的蚕爸爸、蚕妈妈/会有一个宏大的葬礼……”特别是这首《大地上的家乡》,以最朴实的语言,选取最日常的物事,表达最长情的眷念,同时抵达了最本质的生命观照:
一个人生了好久
才真的生了
偶尔还是一张白纸
一个人死了好久
才真的死了
偶尔还会说笑
一个人一个格子
一切的一切
都方方正正的
最不缺的,最不够的
是土地
土地一分为三
种庄稼
盖房屋
埋亲人
李强的网名为“萤火虫”,这是一种只有夜里和乡村才能见到的昆虫,堪为农村孩子们童年的伙伴,看到它,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感受到美妙无比的童趣。他有一首题为《萤火虫》的诗,写于2011年7月:
会飞的露珠,闪着微光
会呼吸的琥珀,记录沧桑
会舞蹈的精灵,激动整个村庄
点亮黑夜的火把,唤醒少年幻想
比一瞬间更短
比一辈子更长
陨落的繁星,来自于天堂
孤单的孩子,在风中流浪
仲夏夜之梦,梦见了什么
飞呀,闪光呀,迎风歌唱
在山下,在河边,在荒无人烟的远方
越过无穷岁月,忽然热泪盈眶
一灯如豆,一叶知秋,一苇渡江
这些深奥的道理
萤火虫知道吗
她闪着微光,自由翱翔
在山下,在河边,在荒无人烟的远方
在书里,在画里,在背井离乡人的心里
激起涟漪,引发回响
比一瞬间更短
比一辈子更长
这首诗几乎可以认为是李强的代表作之一。“萤火虫”也成为他明晰自己的典型意象。语言与主题均体现了他追求的干净、明亮、温暖,语调与节奏是他在意的“弦歌式”艺术结晶,“萤火虫”的唯一意象,精准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清醒而高蹈的精神追求:“会飞的露珠,闪着微光//飞呀,闪光呀,迎风歌唱/在山下,在河边,在荒无人烟的远方//比一瞬间更短/比一辈子更长。”
(作者系黄石市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姚泉名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