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君
内容摘要: 连横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1878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的一个富商之家,为连南夫第二十四世孙。连横自幼受到传统的祖国文化教育,受父亲连永昌的影响尤其喜爱历史。连横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台湾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室诗集》。 1936年6月28日在上海病逝。
第念先民从中华大陆移居台湾,涉海临危,披荆斩棘,以辟田庐。三百年中宁南(台南)为台湾发展首善之区,此地近代卓越者如连横先生,他是台湾近代文化界一位光彩照人的巨星。当其时饶治文字,所著《台湾通史》溯源隋朝,止于甲午,记录了千余年来历史,弥补台湾无《史记》的空白,乃文献《汉书》之齐备。诗词本是抒情体,用来表达浓郁的亲情、乡情、友情,体现诗魂、国魂、民族魂,台湾史学家连横先生蝉联骚坛,弹铗乱世,长歌当哭,章炳麟读了他的《大陆诗草》,“叹曰: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他虽然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是,在他胸中始终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他的精神是两岸共同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树结出的一颗硕果。虽然两岸早已不为海峡为鸿沟,然而大陆目前暂未刊行连横诗文,故困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我力所能及搜集,对所读到的三百六十五首诗词,作阅读性的感受探析,请诸位方家正谬!
1、论连横的遗民思想
连横在《台湾通史·诸老列传》中叙述他的家世说:“我始祖兴位公生于永历三十有五年。越二载,而明朔亡矣。少遭悯凶,长怀隐遁,遂去龙溪,远移鲲海,处于郑氏故垒。迨余已七世矣。守璞抱贞,代有潜德。稽古读书,不应科试。盖犹有左衽之痛也。”连横的前辈是以明朝遗民的身份,隐姓埋名横渡大海来投奔台湾郑成功。“自兴位公以至我祖我父,皆遗命以明服殓。”“惧陨先人之懿德,兢兢业业,覃思文史,以葆扬国光,亦唯种性之昏庸是儆。缅怀高蹈,淑慎其身,无以惭于君子焉”。可见连家悠久的民族主义思想,造就了连横的遗民思想,论其遗民思想,主要具体反应在吟哦中,一直贯穿着浓郁的延平王情结,诗词集中出现“延平”和“赤嵌城”的文字次数,我作了统计共有四十五次,已超过遗作数量的十分之一。
如《题荷人约降郑师图》∶“殖民略地日观兵,夹板威风撼四溟。莫说东方男子少,赤嵌城下拜延平。”
《延平王祠古梅歌》∶“…我谓古梅无知,何得精神通,直使游者、观者、吊者、咏者犹思延平罗心胸。延平义愤起孤童,登天直欲跨飞熊。手提长剑倚崆峒,不能鲁阳麾戈日再中,亦当立马天山早挂弓。……掷笔大笑眼蒙眬,醉卧梅下魂何从,梦见延平对我拍手惊相逢。”在连横众多的吟延平王诗里,此首最具代表性,而且台湾其他当时歌咏郑成功的诗人作品中,也多以台南延平郡王祠为背景的最多,其中又有不少作品提到祠中古梅,该树相传原为郑成功亲手所植,连横的《延平王祠古梅歌》可说是其中最为感人的诗作,写得大气磅礴,流转跌宕,通古达今。作者将郑成功和诸葛亮、岳飞等相提并论,对当时中国未出现诸葛亮、岳飞、郑成功这样有雄才大略、能为民族起衰振颓的人物,而深感遗憾,忧心忡忡,其结尾则有如虹之豪放气势,表达了逆境下仍保持的吸取自开台英雄郑成功的积极、豪迈之情。
《台湾通史刊成,自题卷末》八首取一∶“一杯差喜酹延平,东海风云气尚横。记得宁南门下月,梅花红映读书灯。”
《此行》∶“饮马长城在此行,男儿端不为功名。十年宿志偿非易,九世深仇报岂轻。北望旌旗诛肃慎,南归俎豆祭延平。中原尚有风云气,一上舵楼大海横。”
不仅在台湾,而在厦门时情更浓郁,《鹭江秋感》∶“延平霸业久销亡,两岛难将一苇航。西北妖氛传露布,东南大局失云章。满城风雨思乡泪,匝地干戈吊国殇。入夜笳声吹到枕,梦魂无定赋归乡。”
《宿内国姓庄》∶“探险搜奇得得行,秋风匹马大埔城。书生挟策来谈史,上将麾戈此屯兵。星斗满天浮夜气,河山终古属延平。蛟龙关销何时去,怕听荒鸡下五更。”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连横以华夏“遗民”自居,胸怀“遭世衰微,不忘经国”和“立德、立功、立言”等中国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亡国之痛、故国之恋和复国之望,继承和发扬“国椊”,“存亡继绝、补敝起废”等春秋大义传统,以求为华夏民族文化“延国学于一线”,连横注重从华夏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正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应对僵局和危局的力量、智慧和勇气!
2、论连横的大陆情结
连横先生一生五次到大陆,其中三次是游览大陆故国的古迹名胜,如其《海燕》诗作∶“飞花落絮最消魂,海燕归来日又昏。王谢堂前今已改,衔泥何处认巢痕。”他一生依恋故土,至1933年连横先生的两女一男都在大陆成家立业,他携眷返故国定居,并游于陕西关中,最后病逝于上海。 1912至1914三年间,连横先生始在上海登岸,他游览南京、杭州,次年到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后离京出居庸关,到塞外,止于阴山脚下;再经平汉铁路过黄河,祭大别山禹王宫(辛亥革命激战处),登武昌黄鹤楼,顺流而下,足迹沿江各埠;入秋涉黄海,经辽沈,最后在吉林谋职报馆。连横此次故国之行,是他大陆之旅中历时最为长久的一次,在1921年将精选的126首《大陆诗草》出版,这是连横生前在台湾唯一刊行的诗集。
1895-1911年《厦门秋感》∶“虎头鹿耳拥屏藩,天险生成界海门。地近南洋通贾舶,秋高北斗驻文轩。半空鸿雁鸣声急,大陆龙蛇战气昏。谁谓弹丸难用武,当年孤岛抗中原。”
《汕上感怀》∶“韩潮苏海气飞蟠,欲把文坛作战坛。倚马可能成露布,射鵰无力贯霜翰。乾坤生我甘磨折,世界何人策治安?破碎山河轻一战,枯棋今日又输残。”
1912-1914年《至南京之翌日,登雨花台,吊太平天王,诗以侑之》∶“汉祖原英武,项王岂懦仁?顾天方授楚,大义未诛秦。王气骄朱鸟,阴风惨白磷。萧萧石城下,重见国旗新。”
《谒明孝陵》∶“汉高唐太皆无赖,皇觉寺僧亦异人。天下英雄争割据,中原父老痛沉沦。亡秦一剑风云会,破虏千秋日月新。郁郁钟山王气尽,国权今已属斯民。”
《出居庸关》∶“万山东走护居庸,一剑当关路不通。大漠盘鵰秋气黑,长城饮马夕阳红。弃繻慷慨能筹策,投笔功名记凿空。今日匈奴犹未灭,妖氛直逼塞垣雄(时库伦独立,方传牧马南下)。”
《登大别山谒禹王宫,是辛亥激战之处,弹痕犹在》∶“惨淡龙蛇战血红,红流终护禹王宫。荆襄作镇人才歇,吴楚争衡霸业空。万里风云登大别,百年日月送英雄。苦心缔造怜吾党,一例艰难竟始终。”
《登黄鹤楼》∶“关山风雪阻归程,匣底青萍夜夜鸣。血战群龙喧大陆,狂歌一凤起沧溟。文章几辈论成败,天下英雄半死生。滚滚长江天欲暮,怒涛乱打武昌城。”
《大风雨中渡饮马河》∶“短衣长剑出关遥,万里征人唱渡辽。漠漠山河秋瑟瑟,凄凄风雨马萧萧。歌翻敕勒笳声健,杯酌葡萄酒力骄。今夕松花江畔路,有人携手慰无聊。”
《出关(四首)》∶“沦落江南客,凄凉塞北风。剑磨秋气健,诗带夏声雄。山海千年在,云烟一览空。弃繻酬壮志,今日有终童。”
《柴市谒文信国公祠》∶“一代豪华客,千秋正气歌。艰难扶社稷,破碎痛山河。世乱人思治,时乖将不和。秋风柴市上,下马泪滂沱。”
《甲寅十月十日(四首)》∶“天安门上阅兵来,万马无声紫禁开。九派龙蛇将起陆,一时鹰犬亦登台。秋风故国惊华发,落日昆池话劫灰。莫说当涂能代汉,本初健者是粗才。”
《秋日游陶然亭,怅然有感》∶“……我生多丧乱,抗志凌云霄。提剑来大陆,流血购自繇。……”
1933-1935年《访昆明池旧址》∶“ 括目沧溟战气催,一时鹰犬尽登台。书生但作凌云赋,不及南山射虎来。侧身天地数奇才,又向昆明觅劫灰。汉月秦云随梦去,河山岳色入诗来。”
《太液池已淤,未央宫故址尚存。美人黄土,渺不可见,千古多情人应为一哭》∶“美人终不易江山,倾国倾城岂等闲。太液芙蓉未央柳,仅留诗句在人间。”《霍去病墓前石刻尚多,内有石马足踏匈奴,尤为巨制》∶“汉朝武德冠西东,攘臂争谈卫霍功。今日匈奴犹未灭,棱棱石马欲嘶风。”
《汉时茂陵移民万家,高资大侠,错处其间。今则一片荒原,并无水木。人事之变,伺其亟耶》∶“高资大侠付秋云,甲第园庭荡夕曛。谁似长卿多病日,春风鬓影对文君?”
1914年连横在游览杭州西湖时,曾在信中给远在台湾的妻子畅谈游湖之乐:“谓他日苟偕隐于是,悠然物外,共乐天机,当以乐天为酒友,东坡为诗友,和靖为逸友,会稽镜湖为侠友,苏小小为腻友”。他还寄诗给妻子:“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扑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这首诗流露出连横希望安家于西湖、与西湖相伴终生的强烈愿望。1926年春,连横夫妇再次来到杭州,寓居于葛岭山脚下的玛瑙寺内。
3、论连横的先觉思想
《台湾通史刊成,自题卷末》八首取一∶“佣书碌碌损奇才,绝代词华谩自哀。三百年来无此作,拚将心血付三台。”从1908年始,连横耗时10年,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传闻,经过反复鉴别、筛选,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撰写成我国第一部台湾史籍《台湾通史》六十万字,全书上、中、下三册于1919年在台湾出版。连横在《台湾通史》自序中写道:“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激励台湾同胞抗日热情。《台湾通史》出版后,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赞其“民族精神之附,为必传之作”。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往往是时代敏感的思想界先于政府和大众觉察到,而连横先生的诗中一方面揭露和批判社会的弊端,另一方面大声“疾呼”和改革,来救时匡弊,并且还借鉴了西方列强的历史,对当时社会的严重混乱和民族危机表现出异常的警醒。
《甲寅十月十日(四首)》∶“乱世人才本最难,沐猴终让楚人冠。三章约法翻新样,九品威仪复旧官。白马西来山已堑,黑龙北徙海生澜。试看周召共和史,生恐鸱鸮毁室叹。”“九有传家继夏商,漫言逊位绍虞唐。祭天已定新仪注,画地空移旧土疆。三海风云天帝怒,五湖烟雨酒徒狂。东华夹道多杨柳,应有词臣赋未央。”
《一电(四首)》∶“一电传来复辟文,道傍争说莽张勋。岂真丹穴求明主,也学朱虚夺北军。祸水弥漫通皖水,妖云惨憺蔽燕云。共和两度遭摧折,国本飘摇未忍论。”“捭合纵横说异同,那堪一国实三公。十年豹变藏妖雾,万里鹏搏待好风。功首罪魁今已定,圣人大盗本相通。白鱼朱鸟荒唐事,莫再吹来劫火红。”《题美国南北战史》∶“七年血战垂青史,万岁欢呼放黑奴。我爱慈悲宗义侠,瓣香林肯绣批荼。”
《柬林痴仙,并视台中诸友》∶“诗界当初唱革新,文坛鏖战过兼旬。周秦以下无余子,欧美之间见几人!廿纪风潮翻地轴,千秋事业任天民。劫残国粹相谋保,尼父春秋痛获麟。”
《读鲁索民约论》∶“平生最爱鲁索子,民约思潮涌大球。革命已成专制死,文人笔战胜王侯。”
《感事》∶“天演何心分胜败,国魂今日倩谁招?欧风亚雨相磨荡,热血流成革命潮。”《冬夜读史有感(二十首)》∶“瓜分惨祸痛波兰,犹太非洲一例看。黄种崛强箸可借,黑奴压制网难宽。和戎铸约金钱涸,灭国新潮铁血寒。眼看列强心逐逐,同胞无告尽南冠。”
“乘虬披发叩天阍,欲遣巫阳吊国魂。时势未生华盛顿,英雄几见拿坡仑。朝纲颠倒君王醉,生计贫穷士女喧。立宪是真还是假,蚩蚩歌舞说皇恩。”
《招侠》∶“…君威愈专制,民权愈驯柔。国权愈削弱,志士愈难求。…”《读西史有感(三十七首)》∶“释迦灭度耶稣死,犹太沈沦印度亡。不信伟人难救国,宗风反化两重洋。“瓜分惨祸痛波兰,一劫风云国破残。弱肉固应强者食,有人北望泣南冠。”
“茫茫西海沸鲸波,灭国新潮昔昔多。祸水早生巴尔干,谁知泛滥入支那。”《咏史(一百三十首)》∶“一篇民约论,革命涌全球。专制余威死,西欧热血流。”“万国尊公法,名儒发性天。谁知今世界,交际在强权。”
连横在1914年对后一年“袁世凯称帝” 提前作了诗兆:“试看周召共和史,生恐鸱鸮毁史叹。”后有“可怜华盛顿,竟作拿破仑。”对“北洋三杰” 、“张勋复辟” 等乱象深恶痛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表现出异常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在病逝前对儿子预言:日寇气焰正盛,中日之间必有一场大战。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强权政治凌驾于传统儒家的道德政治。
4、论连横的文人情怀
台湾女诗人王香禅是一个传奇人物,曾被誉为“台湾三大美人”之一,更有 “自清二百余年间,台湾两位才女之一” 的盛誉。1911年以前,她常以“黛卿”为名发表诗作,后人多称其“香禅”名号。她曾师从台湾宿儒赵一山学诗,当时,连横正在《台南新报》任汉文记者,经常与南社诗友前去饮宴,因此与王香禅结识,不时地以诗文相赞,情意渐深。王香禅欣赏连横出众的才华人品,甘居侧室为妾,但连横早已娶妻沈筱云,并提倡一夫一妻,忠于家庭,因而婉拒了王香禅的美意。早就得知王香禅大名的福建法律讲习所总教习、台湾新竹名人谢恺得知后,立即从福建返回台南,通过赵一山老师的牵线搭桥娶到王香禅。1912年,二人新婚不久就一起奔赴大陆,意外地与连横重逢于上海。连横是她学诗的第二个老师。连横曾有诗记录当时的情形:“沦落江南尚有诗,东风红豆子离离。春申浦上还相见,肠断天涯杜牧之。”
因谢恺与张勋儿子是同窗好友,被荐识于末代皇帝傅义身边任职。王香禅力邀连横来到吉林,并由其夫谢恺介绍进入吉林的报社任职。1914年初,在连横准备离开吉林回到南方时,王香禅写诗《闻雅堂先生拟南归诗以慰之》挽留:“数株松竹绕精庐,绝色天花伴著书。此味年来消受惯,秋风底事忆鲈鱼。” 连横次韵:“小隐青山共结庐,秋风黄叶夜摊书。天涯未老闲情减,且向松江食鳜鱼。”他回台后,王香禅仍有思念之作,如《秋夜有怀雅堂先生》:“白云秋水雁来声,可记今宵月正明。黄浦滩头逢故友,松花江畔话离情。清尊评句推林叟,霜叶题诗寄曼卿。十载此怀消未得,几回翘首望蓬瀛。”
在连横诗集中,不时可见他寄赠(或与唱和)这位女才人的篇计,如《再寄香禅》∶“名山绝业足千年,犹有人间未了缘。听水听风还听月,论诗论画复论禅。家居鹿耳鲲身畔,春在寒梅弱柳边。如此绮怀消不得,一箫一剑且流连。”他不仅与当世美人有来往,还与当世名士也有过从,在大陆之行结识了许多民初政坛元老,如林森、张继等,20年后,他遣子归国托付予张继先生;还与满清遗老遗少结交,故赵尔巽先生长清史馆,延请连横入馆共事,因得阅尽馆藏台湾档案编入《通史》。在台湾与林献堂、蒋渭水、吴海水、林丽明等引领文界。《曾鹤生过访,忽风雨骤至,口占》∶“满庭生意长青苔,桃李当门两扇开。旧雨忽连新雨至,东风偏挟朔风来。半生热血余诗稿,一座清谈对酒杯。道是天公能解意,不教落日送人回。”
《自题小照》∶“杜牧清狂气未驯,年来琴剑困风尘。欲留姓氏千秋后,不作英雄作美人。”《以瓶插桃菊二花》∶“一帘新雨漾茶烟,半榻琴声落涧泉。最喜美人伴高士,桃花斜对菊花边。”
《送菱槎归里,即用前韵》∶“江干挥手送归船,破腊春风未放颠。客梦重圆鲲海月,乡愁又绕鲤城烟。文章得失双瞳剪,时局安危一发牵。料有雪堂啿啸傲,买山早蓄卖诗钱。”《题南社嬉春图》∶“…盗跖而孔丘,衣冠虚其表。臧获即侯王,贵贱本同调。…”
《吾生一首次文访韵》∶“…偃蹇衣食中,文坛幸自立。岂不抉网罗,而甘羽翼戢。…”
5、总结:以学识和才气的辩证入诗
连横先生在十七岁正式开始学作诗,他手抄《少陵全集》,挑灯夜读,诗圣的诗章引起他的共鸣,他也身逢乱世而不甘没落,所吟已深得杜诗三昧,其职业主要是办报和编辑刊物,但他自觉的修史和咏诗,以志孤悬海外的台湾保存华夏文化。 连横诗七律深受杜甫影响,有剑南豪气,绝句师从杜牧,禅诗有江西意境,善长五言、七言古风,往往议论俳排,绵绵气势纵横,狂沸不止,郁郁美净。他的诗主要表现民族思想和现代化的思潮,对古汉语词汇的贫乏而追求“新名词”,其作品中不乏有闽台词语,菲律宾释语等,尤其是西方的历史时事,广涉作用于诗典,在审美过程中对古今中外时事,做一些相互对应或相互融合的概念,不论是“董狐”的直笔,还是文人的迂回之笔,都准确地融合了诗歌意境的和谐性审美特征,如“丽”与“自然”、“苦”与“无迹”等,思想性和艺术性,无疑都反应了连横先生的渊博和通融,尤其是对西方历史的广涉,拓展了眼界和心胸,连横先生是清末民国初期海峡两岸诗人的先锋,同时他又与其他诗人一样,优先具备传统诗人的情怀,关照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化,他的文化价值作用使其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1897年连横与十多位诗文结成浪吟诗社;1906年因浪吟诗社旧友多已故去,又与一群新知效仿大陆,结成南社,成为闽籍南社成员;1908年连横参与发起成立了栎社,该诗社成员不少是台湾民族运动成员;1924年连横创办《台湾诗荟》杂志,专门刊发有关歌咏台湾的作品;另收集编辑了古今有关台湾的诗而成的《台湾诗乘》一书。因此,台湾早就有诗人节,人们企盼着一个两岸共同参与的中国诗歌节是很自然的事,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圆满地实现了大家的期盼,最后谢谢主办单位和海峡两岸的诗人共襄盛举!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