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聂杯风采
第二届论坛交流论文:让中华诗词插上科技的翅膀——再论中华诗影艺术基本内涵独特功能和创作原则

刘  后  清



【内容提要】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为让中华诗词插上科技的翅膀,使中华诗词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弘扬,在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全国第29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我曾就中华诗影艺术在传承弘扬中华诗词中的相关问题,在会上作了学术发言。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又对中华诗影艺术基本内涵独特功能和创作原则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整理成此文,以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诗影艺术 内涵 功能和创作原则



一﹑中华诗影艺术的基本内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涌现了诸如屈原﹑李白﹑杜甫等大量优秀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灿烂诗篇。这些诗篇,又大量以中华诗词的艺术形式出现,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可以亳不夸张地说,中华诗词是我国诗歌的基础。诗歌又是许多艺术门类的基因。因为,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还是其它艺术门类,只要赋于诗意,其品位就大不相同。人也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

然而前些年,诗歌尤其是中华诗词被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边缘化,有的地方甚至将中华经典诗词从教科书中删去。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许多人痛心疾首,感到悲哀。

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让自己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这不是在说大话喊口号,而是被历史所证明。

如何让中华诗词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2009年,我开始尝试着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将中华诗词(诗歌)作品和摄影作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从理论的角度,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跨媒体的新型艺术形态。因二者既是诗与影相融合的产物,又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所以我将其称之为中华诗影艺术。

为阐释方便,我将什么是中华诗影艺术作了如下归纳﹕中华诗影艺术是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将中华诗词作品与摄影作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跨媒体的新型艺术形态。诗影艺术既有诗的艺术特性又有影的艺术特性。诗为影点睛升华,影为诗承载拓展,二者相互交融,使诗和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意境,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使其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然,上面的表述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妥当与否,谨此求教于大家。

既然中华诗影艺术是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将中华诗词(诗歌)作品和摄影作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跨媒体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诗歌艺术和摄影艺术作一简要地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艺术。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在语言上,诗歌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练,更富有节奏,更富有跳跃感,更有“言外之意”。有人认为,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艺术,是蕴含人类情感又作用于人类情感的艺术,是运用语言又创造语言的艺术,是传递意味又生成意味的艺术,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这些都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公元前11世纪——6世纪)流传在民间的歌谣及贵族文人的作品。经过孔子收集整理删除后,留下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可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也是中华诗词的起源,对后世的诗歌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民歌。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全篇仅80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继诗经之后是楚辞时代。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原收录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颗灿烂的明珠。不同之处是:《诗经》是周初至春秋时代的诗歌,《楚辞》则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诗经》是中国北部民间诗歌总集,《楚辞》则是中国南方文学总集;《诗经》多言人事,偏于实际,属于人文主义;《楚辞》却多含神话,偏于理想,近于浪漫主义;《诗经》篇章短小,词句整齐,《楚辞》却是篇章复杂,词句参差。

唐诗集汉魏六朝以来诗歌之大成,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佳作甚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是从永明体的不完善状态下逐渐转换为唐代四声二元化及近体诗的定型期。唐人为了和古体诗加以区分,将唐诗称之为近体诗(即我们所称的格律诗)。近体诗根据汉字平仄的特点使诗有了严谨的格体,具有抑扬顿挫的和谐美与形式美、精炼美和音乐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盛唐的中叶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词。词最初是来自民间,称为“曲子词”。词源于乐府,从格律上讲,则源于近体诗,但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长短不一。刚开始以小令为主,以后发展为中调、慢词等。词虽起于唐代但其鼎盛期则是在宋代,因而后代有唐诗宋词之说。

历史发展到元代,一种新的诗体──元曲出现了。从形式上看,词和曲都是长短句,但曲具有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艺术手法上,曲注重口气的逼真及大胆泼辣的刻画。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近代诗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五四运动兴起前将近100年的诗歌,它代表了从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五四运动兴起后,不拘格式和韵律的新诗(也叫“白话诗”、“现代诗”)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为传播新思想,倡导新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诗坛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的兴起,我国诗坛上除传统媒体外,网络媒体上也出现为数不少的网络诗人。尽管这些诗词(诗歌)作品良莠不齐甚至鱼龙混杂,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其次,介绍一下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是在近代摄影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艺术形式,是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则为数字技术)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拍摄者根据艺术创作构思,运用摄影造型技巧,经过加工制作的工艺程序,制成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它在作品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和审美感知方式上与绘画比较相似,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构成形象,因而都属于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但摄影艺术与绘画相比,无论是在物质手段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创作方式、创作过程上,都有很大不同,而与电影、电视具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摄影技术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法国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

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数码技术又被称为数字技术,因其核心内容是把一系列连续的信息数字化,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摄影,即称为数码摄影。数码摄影其成像可借助图像修描软件进行各种修改,并经由数字冲印或打印机输出为实物照片,可用显示器,投影机,电子相册等展示工具直接展示,也可以直接转换为各种适用的格式用于网络发布或电子邮件传送。数码摄影以其方便、快捷、直观、成本低受到大众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华诗影艺术即是运用现代数码技术,是中华诗词(诗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文化艺术创新的结果。


二、中华诗影艺术的独特功能

如前所述,因为中华诗影艺术是中华诗词(诗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创新的结果,所以它在传承弘扬中华诗词(诗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具有升华作品主题的独特功能

我们知道,每一件诗词(诗歌)作品,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但由于诗词(诗歌)作品是以文字为载体,难以从直观上使主题全景式地得到表达。而诗影艺术因其既有文字载体,又有二维的视觉影像,故能让作品主题在更多层面得到表达,从而弥补了文字载体的不足,使作品主题表达的空间得以拓展和升华。

其二,具有拓宽受众的独特功能

中华诗词(诗歌)作品历来是通过音乐和文字传播,直到与书画联姻后,才增加了传播渠道。但由于书画艺术,需要相当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一定基础,故其受众面受到了一定限制。

而摄影则不然,它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当然,在摄影界将摄影与照像是区别开的,但不论如何区别,一张有一定艺术性的照片就是摄影艺术作品)。当今社会,照像机日益普及,手机也能“随手拍”。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粗略统计,目前全球人口总数已达70亿,总计拥有约60亿台手机,其中中国地区就占了10亿的份额。

因此,与摄影联姻的诗影艺术能够借助摄影这一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三,具有吸引更多传承者的独特功能

因照像简便易学,上至年迈者,下至小娃娃,都可拿起傻瓜相机和手机咔嚓几下。因其系数码产品,可随拍随看,更易让参与者享受参与的乐趣,因而参与者众多。倘若拍摄者有点文化,或其亲友有些文化,为其配上几句诗甚至是打油诗或顺口溜,其效果就大不相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吸引更多人成为中华诗词(诗歌)的传承者。

另外,摄影作品因其增添了诗歌艺术元素,对意境的提升和艺术感染力的增强亦是显而易见。

其四,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独特功能

中华诗影艺术因其不仅具有诗歌艺术的特性,还具有摄影艺术的特性,所以它能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在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建设的结合中,使这些文化建设更具文化品位﹑更接地气。

其五,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独特功能

中华诗影艺术因其传承和弘扬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人们在欣赏或创作诗影艺术作品时,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从而起到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通过欣赏或创作诗影艺术作品,还能扩大人们之间交流,愉悦人们的身心。

其六,具有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独特功能

中华诗影艺术因其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面向大众,故易被人们接受并参与其中。譬如,人们在旅游休闲中,若让其参与欣赏甚至创作诗影艺术作品,无疑能激发人们极大的兴趣,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外,若将优秀的诗影艺术作品加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亦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拓展一片新的市场。


三﹑中华诗影艺术创作应遵循的原则

在对诗影艺术有一定了解后,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诗影艺术创作应遵循哪些原则呢?通过六年多的诗影艺术创作实践,我认为诗影艺术创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必须遵循相融性原则

诗影作品中的诗和影的相融性即是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必须相融,不能诗的主题和影的主题互不相融,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其二,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

诗影作品中的诗和影所表现的形式必须协调。这就是说,一首诗,必须根据摄影作品的构图和光影,恰到好处地与摄影作品互相协调,绝不可破坏摄影作品的构图和光影效果。 
其三,必须遵循拓展性原则

也就是说,诗影作品中的诗和影融合后必须能拓展二者的艺术广度和深度。

诗影艺术作品的创作只有符合上述三条原则,才能创作出较为成功的的诗影艺术作品。


结束语

六年来,中华诗影艺术得到了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诗影艺术竞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2010年为诗影艺术竞赛,2011年起举办的则是诗影书画竞赛),第七届竞赛已于2016年元月正式启幕。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工网》、湖北日报、荆楚网、搜狐网、香港凤凰网等媒体均刊载了相关新闻报道。2015年,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华风采人物》杂志、湖北省文化厅《荆楚群文》杂志﹑湖北省孔子问津文化发展促进会《问津》杂志﹑湖北日报《荆楚网》及众多网络媒体先后刊发《诗影之花,在中国梦里绽放——记中华诗影艺术研究推广第一人刘后清先生》的长篇专题报道。

2015年8月,应中华诗词学会之邀,我有幸出席了第29届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并在会上就“中华诗影艺术”作学术发言。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的点评嘉宾张桂兴先生称赞论文“提出的问题,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诗影艺术”同时得到了时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的罗辉先生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于2015年11月专门在设立了诗影艺术机构。在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还推选我为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初,由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影书画艺术》网共同举办的“2016中华诗影贺新春”活动,得到湖北省内各市州诗词学会﹑各直属分会(诗社)和省内外作者的积极响应,应征作品云集,取得圆满成功。

令我感动的是,我的诗影艺术作品集——《诗影中华》的出版,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得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该书作为我国第一本中华诗影艺术作品专集将于年内正式出版。

实事求是地说,对我这位年近七旬的人来说,这些身外之物我并不看重,我看重的是中华诗词通过“中华诗影艺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和弘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肯定和支持。

我从内心深深感谢那些支持和帮助中华诗影艺术研究推广的社会各界领导﹑专家和朋友们!深深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志同道合者!深深感谢全力支持我追梦的家人们!

“此生未悔在红尘,愿作不倦追梦人。俯仰无愧昭天地,只为诗影放歌吟”。我将无怨无悔地继续追梦之旅,让中华诗影这一艺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进千家万户,开遍四海五洲!

我深信,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体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这一美丽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毛诗大序》源自百度文库(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2.《摄影话语的起源》源自《美育学刊》(杭州)2013年3期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