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心潮诗词评论
韩倚云:《杨叔子槛外诗文选》赏析

科技人文路,殷殷赤子情

----赏析《杨叔子槛外诗文选》

 

韩倚云

 

     夜读恩师杨叔子院士之《杨叔子槛外诗文选》至“科技如今真绝妙,更惊技术超伦。”、“何处源头活水来,人才一切之根”(《临江仙.科技.人才.素质》)、“身化灰飞身价在,身身不已有来人”(《步韵敬和陈赫同志《咏粉笔.赠教师》》)、“任重神州知道远,神舟大剧喜开头。”(《七绝•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返回》)、“千秋功业在,百载指弹间。”(《五律•上石钟山祭“湖口起义”烈士墓》)、“敢将壮志酬书史,岂让华年化悔羞?”(《七律•喜闻增选为学部委员喜赋》)等等,不由得临文惊叹,既感先生之风骚笔力,赤子之情,移人致深,又感其精于文理,融通绝妙,不以吟业为主。“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家、著名教育家、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代宗师,先生认为:

    “没有先进的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落后,一打就垮,永远受制于人,痛苦受人宰割;然而,没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异化,就不打“自”垮,无限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危险在一个“自”字上”(《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

    自写第一首诗起,先生之诗词作近千首,目前所能收集者仅六百余首,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一个本色诗人,首先须是诗性之人。诗性之人,即读诗、爱诗、懂诗之人,不仅如此,更须精通经、史、子、集等各门国学。先生便是这样的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杨家自先祖宏高公明代任职湖口教谕,历经十五代人,代代秀才不断,被称为“一线穿珠秀才杨家”。父亲杨赓笙前辈(1869——1955),更是一位奇人,与李烈钧时称江西的“一文一武”。先生幼年时随父亲躲避抗日战火,无法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5岁起便在父亲指导下念古书。直到9岁入高小学习时,他已遍读《四书》与《诗经》《书经》,唐诗三百首与百篇古文更是烂熟于心。

    进入高小,从未接触过数学的杨叔子犯了难,“加法马马虎虎,减法迷迷糊糊,乘法稀里糊涂,除法一窍不通”。这也难怪,其他同学背乘法口诀的年纪,他还在家里念“子曰诗云”。

    怎么办?先生相信《中庸》里所讲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学懂,于是数学竟成为先生成绩最好的一门课程。

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也为他倡导人文素质教育埋下伏笔。同时为中华之崛起,他毅然选择了机械科学,用诗意的生活走自然科学家之路。在他攻关曲轮连杆颈车床难题之际,随即吟诗一首:

    何惮攻坚难上难,洋人无奈国人担;心同厂校争筹策,戮力师徒不计班;数据严思征兆识,缘由细析处方探。蓦然妙解连环结,心共苍山一片丹。(《七律•赞曲轮连杆颈车床难题攻关胜利》)

     立意之新,不言而喻,全诗起承转合,结构谨严,音情顿挫,词旨老当,可谓出手不凡。“何惮攻坚难上难”令人想起《蜀道难》之“难于上青天”。“惮”下得极妙,“洋人无奈国人担”之“无奈”一词,乃无声之喊,在普遍认为欧美科技水平高于我国大环境下,能用“无奈”二字形容之,可见作为一个中国自然科学家的自信与使命感。同时,又有《论语.洋货》为依托,衔接传统,书写当下;“心同厂校争筹策,戮力师徒不计班”之“筹策”令人想起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数据严思征兆识”之“数据”二字,亦出自张衡之《九章算术》之用语,“征兆”二字原本用于天之征兆,而此处则表达由数据分析推知可能的结果,可谓利用科技之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缘由细析处方探”“缘由”也为上天之缘,老子之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而自然科学在于探缘,唯探得万物之缘,方能使之为我所用;“蓦然妙解连环结”之“探缘”到一定程度,便得“解”,曲轮连杆车床为旋转机构,自然是“连环”问题,把此机构用词牌之《解连环》来表述之,再恰当不过,可见巧思,把科学与国学杂糅的如此之妙,“蓦然”二字又令人想起稼轩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共苍山一片丹”。借文文山之“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寄托示自家襟怀。

    “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之际,先生又写下:

    沧桑几度,悲欢无数,华夏今兴俯注。阴晴圆缺喜环飞,卅亿载,相信互慕。清清阙冷,幽幽娥素,碧海青天仰顾。千年夙愿梦终成,跨箭去、奔探绕戌。(《鹊桥仙•贺“嫦娥一号”绕月成功》)

    此词于流畅深情之中,寓跌宕之致,“鹊桥仙”之词牌选用亦是恰到好处,写出了千百年来诸多诗人之期待,“阴晴圆缺”出自苏东坡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碧海青天”出自李义山之《嫦娥》,“嫦娥奔月”本为国人之浮想联翩之意愿,“后羿射日”乃《山海经》之传说、诗人之想象,而科技发展到今天,使诗人之想象变为现实,于是先生便有“千年夙愿梦终成,跨箭去,奔控绕戌。”之感叹,此非亲历之人难以写出。

    科技与诗词都是都植根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土壤,又都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于超越个人利害关系和意志的事物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国学乃科技之母,科技又影响着国学的发展,“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无”者,何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而当今科技突飞猛进,“飞”者,“进”者,创新也,“突”者、“猛”,加速也,巨大也,拓宽了诗词之取材范围,深度的激发诗人之想象、灵感,完善了诗词之技法。现代世界,可上九天揽明月,可飞出太阳系外;可入微观,因此科技的进步,亦影响着诗词内容与形式的创作。我想象不出还有谁能把科技与诗词杂糅的如此之妙:

    敦煌壁画,是仙女绰约,飞天潇洒,舞带蹁跹,反弹琵琶何牵挂!千年寻梦难休罢,科技力,寰球惊讶,有人已是,登月行走,九天桥架。      奋跨,炎黄后裔,振雄烈,孰忍强权称霸,六度乘舟,多少风流兼佳话;深空还讯嫦娥嫁,更神气,伴星驭驾,苍穹漫步抒怀,宝无此价。(《绛都春•为“神舟七号”书怀》)

     起承转合手段之高妙,又浮想联翩,同时见自家高格,并将古代之神化传说与当今科技结合,又是如此之流畅,分别用了《论语》、《老子》、《天问》之原典,在先生笔下,此典已超越了时代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其博大与精深,在先生笔下富有更深刻的内涵与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芒。

     作诗者欲成大器,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条是学识渊博,或谓“深于诗”。一是天机清妙,或谓“多于情”;天机清妙者,不学而能。学识渊博者,腹内有物,事业有成,有使命感,襟怀有多宽,其诗词成就便会有多大。如先生者,可谓一身双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吾国民族之优秀传统,先生正是承担了此项责任,大力推进诗词进校园,让理工学生懂一些诗词。文化要继承、要发展,民族文化是人之所以成为某个民族的人,也就是民族的“基因”,所以民族文化的经典须诵读,须践行。诗歌是文化的皇冠钻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是美国大诗人惠特曼所讲的,是“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

    《关雎》、《长征》一脉承,情天理海美谁伦?!感神泣鬼惊风雨,知否诗魂是国魂?!(《七绝•读诗感悟三首其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诗从《诗经》第一首《关雎》作为古代代表开始到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作为当代代表为止,一脉相承,其情可盈天,其理可溢海,从形式、到内涵、到意境相互和谐之美,可惊风雨,泣鬼神,难有其他文化珍品能与之匹敌!

    诗魂就是国魂凝,座座高峰迭起兴;各领风骚先启后,中华文脉至强恒(《七绝•读诗感悟三首其二》)。

    中华民族的诗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代代发展,高峰迭起,各领风骚,凸显其文脉至强至大,至久至远。

    国脉主流文脉称,诗魂应是国魂凝;中华力量凭文脉,赖有诗魂作主承(《七绝•读诗感悟三首其二》)。

    国脉的主脉是文脉,文脉的主脉是诗脉;国脉就是国魂,文脉就是文魂,诗脉就是诗魂。脉是可实感的,魂是要神悟的,它们就是国家精粹、民族精神不同深度的艺术表达。

     “多于情”乃先生之本能,其情包括家国情、亲情、友情。

    本拟佳期诉寸衷:当年一见梦魂从,戎装北国英姿念,倩影燕园密意通。惊恶境,越危峰,偕行执手更心融。纵然“耋”近情难老,共惜青山夕照红(《鹧鸪天•金婚日感赋》)

是为伉俪情深。

    荷花红别样,莲叶碧无穷。意密神州恋,亲同粤海通。人文弘古道,科学尚新风。澳汉腾空舞,传人是姓龙。(《五律•赠澳门科技大学》)

是为爱国情浓。

    先生胸怀宽广,任时光流逝,不与悲叹,身体健康。进入花甲之年,仍然以一青年人之心态活动在讲台与实验室,每天七点五十分准时到办公室。

    云烟六十孰堪怀?细品人生与舞台:忙碌常留彩笔梦,唯求一辈嫁衣裁;全心全意功非望,任怨任劳事应该。业绩前贤长应步,风华更茂再开来。(《七律•花甲感赋》)

   先生心态是阳光的,谨遵《老子》之“道法乎自然”,一切依自然之理,乃世间之真正大智者。

   顿觉呼“杨老”渐多,肃然问“逝者”如何?人言往事尘云散,我道平生慷慨歌。伏枥思扬千里志,挥毫欲降九重波。青春总伴欢颜驻,来日烟消也乐呵(《七律•癸未除夕有感》)。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2014年的一场重病中,先生又勇敢的战胜病魔,慷慨挥毫写下:

    非吟非咏更非呻,是梦是迷全是真。恩重谊深诗给力,关情我得渡危津(《七绝•《病中作》诗序》)。

    从此作看出,先生每走一步,每得到一个荣誉,都在感恩学生的辛勤劳动与付出, 在其耄寿之际亦挥毫写下:

    黄昏颂诵仰高仁,晚照青山倍有神。鄱露黎霖滋幼嫩,赣烽鄂火炼成人。牵犁步步深耕作,播种年年倍惜珍。有限人生无限业,正圆好梦耋如晨(《七律•耋龄自题》)。

    耄耋之年,仍勤于耕作,为圆中国梦而认真付出。

    先生紧扣时代脉搏,默默为推进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层层雪压,叠叠霞披,枝桠琼妆罢,怎评高下,疏欹曲,如此果真风雅,格高无价,最要是,春归冰化,临水斜,偏向人间,携手同休暇。 何必清宵月夜,伴暗香疏影,流连难舍,阳光奔泻,万千树,赢得铺山盖野,今天朝也,到处见,新兴桌子谢。应毋忘,墙角篱边,正宜姿容写(《解语花•春节赏梅感赋献给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春节期间,梅花盛开,红白交辉,清香飘逸,久久观赏,有感而赋》)。

    功夫见于诗外,八旬老翁以其对科技与诗词之热情,以其浓厚的赤子之情书写着他的科技人生。

    诗,是创造性的产物,优秀的诗,是原创性的高级产物,“文以载道”---人文科技相融与;双翼翩然万里飞;“一脉传承”---长江滚滚流难尽,知否诗魂是国魂。

    前既见古人,今复有来者,看大江之滔滔,喜奔流而东去。

 

2015718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