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心潮诗词评论
陈仁德:复兴国学不能一哄而上


从未看完任何一部电视剧 时间主要用于阅读写作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中国要是没有麻将,这十多亿人民怎么生存啊。但是现在为止我连麻将都不认识,从80年代开始电视开始普及,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完过任何一部电视连续剧,很少看电视,因为大多数的电视很难看。主要是我的时间要用于阅读,用于写作。

复兴国学有一哄而上的趋向 做文化要春风化雨

我怀疑现在中国真正懂国学的老师也不是很多,因为现在所谓的学者、专家、教授都是文革以后上的学,那个时候他们没有机会从小就受到国学的熏陶,他们的国学可能就不是很到家,这样一些人来教学生的话,很成问题。现在有一点一哄而上的趋向,做文化是要春风化雨的。

有茶楼摆书架做装饰 放的竟全是木头做的假书

我到有的茶楼里面去喝茶,书架上全是海内外的经典,但是打开里面全是木头的,是做的一个装饰。2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漫画:一个大书橱,配了两句话“有书不读,不如画个大书橱”,现在是摆个大书橱。所以我觉得书是要用来读的,如果你实在不看,我劝你别去买了。

网络文学好作品太少了 凤毛麟角

网络上的写作者,主要就是玩,不是有担当的,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大义的,所以也龙蛇混杂,也包括造假和人身攻击这些都有。他们中间的好作品太少了,凤毛麟角。网络文学今后是否能够有很好的作品出现我们就寄予期望吧,因为现在只是一个起步,我们期待着今后网络文学也有一些经典传世。

学习诗词得读古代经典 当代作品不要买

学习诗词一定要买古代的,就是在我们之前的时代,民国以前的经典作品来读,来学习,当代的诗词作品最好不要买。它没有接受历史检验,不要看有的人贴上大师的标签,也不要相信某某人的诗词得了鲁迅文学奖,根本就不能接受历史检验的。

现在诗人多作品多 质量却不敢恭维

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被压抑了几十年的诗词才开始慢慢复苏,这是一条从复苏走向复兴的道路,现在我们正在这个道路上爬行,任重而道远,现在的水平应该说不容乐观。弘扬国学,大家都名正言顺的开始学习诗词,但是由于以前受到的伤害太深,以前的断代太长,所以现在复苏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虽然写诗的人很多,写的作品也很多,但是质量却不敢恭维。

 

主持人:传统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在历史的洗礼中传承至今并一直被很多人喜爱。除了学习和背诵外,还有很多人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体系中也坚持写作传统诗词,品味那短短几句诗词流淌出的无穷意蕴。请问陈老师,在您看来现在的传统诗词写作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陈仁德:传统诗词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过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诗史,可见传统诗词在中国文学当中的地位之重要,但是很不幸的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的传统诗词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最大的两次打击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文化革命运动,这两个运动都是以文化作为主题的,但对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文革臭名昭著基本上是没有争议了,但是对新文化运动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对它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当时陈独秀等人说中国的传统诗词应该扫荡,就把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全部赶出了文学殿堂。诗词作为最正宗的最精粹的文学形式被放逐了,但是从海外引进的新诗反而有了户口。现在的新诗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DNA,完全是海外引进的,我把它看作一个移民,这个移民在我们中国有了户口,而中国土生土长几千年的诗词反而没有户口,被放逐,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被压抑了几十年的诗词才开始慢慢复苏,这是一条从复苏走向复兴的道路,现在我们正在这个道路上爬行,任重而道远,现在的水平应该说不容乐观。弘扬国学,大家都名正言顺的开始学习诗词,但是由于以前受到的伤害太深,以前的断代太长,所以现在复苏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虽然写诗的人很多,写的作品也很多,但是质量却不敢恭维。我有两句话是对现在诗词状况的一个小结:现在的诗词数量超过唐宋,但是质量不如民国。这就是作为中国现在诗词水平的一个大概情况。但是也不排除在任何时候都有佼佼者,在当代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跟古代作品相比也不会逊色,但是这是极少数的人,这极少数的人恰恰是我们中华诗词复兴的希望所在。这是我对诗词水平的一种评价。

主持人: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此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有超越,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陈仁德:这要从唐代诗歌的本身说起。大家都公认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唐代为什么会产生群星灿烂一般的诗人,会产生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会在历史上永久的放射它的光芒,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唐代有两点才使它能够产生这么多好的作品:第一点就是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我们知道唐代的时候是万国来朝,中国的首都长安,比现在的西安市的版图还要大,是一个超大的国际城市,唐朝有一句著名的诗叫“万国衣冠拜冕旒”,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开放和气派。这种开放必然带来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各种风俗,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一种非常强大的气场,这个气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盛唐气象,这种盛唐气象催生了唐诗的繁荣。

唐诗的繁荣从哪几个方面看呢,第一是唐代诗的题材就比较完备了,在唐以前没有近体诗,在唐代又增加了绝句、排律等等,诗的所有体裁都尽善尽美了。从诗的风格上来讲,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杜甫的沉雄、李白的浪漫等等,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第三就是那个时候的诗人的构成也是各式各样的,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偏僻的地方深山里的和尚,最贫贱的地方打柴的樵夫,渔翁,就连青楼女子都能写诗。这么多的诗人,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诗人都加进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又加上不同的诗体,加上万国来朝等等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唐诗的繁荣。

第二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代的诗歌创作在我所知道的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是非常自由的一个时代,所有的诗歌写作者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我今天写这个诗,明天有人来问我你这个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杜甫,杜甫的诗,他自己叫穷的诗可以写,他自己受苦的诗也可以写,他批判这个社会的诗也可以写,大家都知道他写的“朱门酒肉臭”,没有人说他动机不纯。李白的诗也是什么都可以写的,梦中的一种感受写成千古名篇,非常精彩。生活中他也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自己在长安城里,连皇帝叫他都可以不去“天子呼来不上船”,这种气魄有一个前提就是自由。白居易的诗有形容他家伎小蛮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也有“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些都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出来的。唐代的诗人由于有这么好的背景,产生了很多诗的类别,比如说山水诗,比如说田园诗,比如说禅意诗等等。所以我觉得唐诗为什么不可以超越,是因为唐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开放和自由,所以鲁迅先生说我以为最好的诗在唐代已经作完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我看到现在人们写作的一部分古诗,有时会给人比较生硬的感觉,是比较刻意地去讲究平仄和对仗,缺少了那份自然流露出的才情。还有的人没有古代的经典作品读得甚少,又想显示古文功底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展示出来,便不幸沦为了“獭祭鱼”之列。我想请问一下陈老师,要想写好古体诗是不是该从古代的经典阅读开始?

陈仁德:这是肯定的,一定要从学习古人的经典开始。对于所有艺术门类的学习一开始都是模仿,好比临帖一样,要找最好的字帖来临摹。写诗也是找最好的诗来临摹照着写,最好的诗歌就是经典的诗。我们读古代的经典,就好比和圣贤对话,他能够让我们启智,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可以提高我们的品位。杜甫写诗的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读书破万卷”我的理解就是读他那个时代以前的经典。李白说“铁棒磨成绣花针”也是读以前的经典。红楼梦里面有一个精彩的对话: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大意就是说你如果要学诗,这里有一本王维的五言律一百首,熟读揣摩透了,然后你再把杜甫的七律看一、两百首,然后再把李白的七言绝句看一、两百首,接下来你再看一下谢灵运的、庾信的、鲍照的,一年以后你就不愁了。这个也是一个读经典的问题,我算了一下她列举的这些前贤的作品总共大概是1千首以上,现在的人写诗动不动就要创新,你连基本的经典都没有读,林黛玉教湘云读诗都要1千首以上,现在的人有没有耐心沉下来熟读1千首经典作品,可能很多人做不到,但是我还是自信满满,我觉得我是做到的。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提出要复兴国学,有人说学习经典其实靠的是童子功,甚至要让小孩子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不知道您对这个持什么样的观点?

陈仁德:当今出现国学热,这是一个好事情,我前面也说到了五四对文化的一种打击,现在也算是一种复兴,国学的复兴是个大好事情,中国的民族文化不能丢,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痛骂自己的祖先,我们曾经是痛骂自己的祖先,这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的国学热我还是有一些隐忧,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国学在之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代,现在再来弘扬,有很大的困难。我怀疑现在中国真正懂国学的老师也不是很多,因为现在所谓的学者、专家、教授都是文革以后上的学,那个时候他们没有机会从小就受到国学的熏陶,他们的国学可能就不是很到家,这样一些人来教学生的话,很成问题。

第二现在有一点一哄而上的趋向,我觉得做文化是要春风化雨的,不是靠大跃进的方式就可以搞出来的,现在感觉国学就像大跃进一样,像把孔子学院办到海外去,这种大跃进的做法,这也是我的一种忧虑。

第三种忧虑就是说现在对国学的价值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对国学经典的认定,现在全国到处成了一股风,学《三字经》,学《弟子规》,这些其实不是国学的经典,它是以前的启蒙读物,我们如果把这些都当成国学经典的话,可能会影响真正国学的弘扬。真正的国学经典应该是四书五经,六经这些才是国学的经典,这些都是先秦的,先秦以后还有很多的。

私塾教育牵涉到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不是可以随便乱动的,我觉得现实比较可行的,就是在现有的教材中适当的增加国学的比重,在升学考试试题中增加国学的比重,这样可能会有好处。

主持人:您刚才说因为文化断层影响了传统的继承,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段子:抗战大轰炸的时候大家都忙着逃跑,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跑就怒了,说:“我跑是为了庄子而跑,我死了就没人能讲庄子了,你跑什么呀!”像沈从文这种级别的在那时候都好像“弱爆了”,那您觉得现在还有真正的大家吗?

陈仁德:前几年季羡林先生去世以后,被赞为国学大师,有人就说他是研究的印度的文学,不能说他是国学大师。刚才你说的那个故事我也听过,但后来也说是虚构的,不管怎样它说明了刘文典先生是狂傲的,当代像他这种级别的国学大师可能一个也没有,也不是说没有人继承,但是太少了,寥若晨星。我们国家有一个怪象,一方面高喊保护人才,一方面在不断的浪费人才。实际很多地方藏龙卧虎,我们真正的学问家不一定是在大学里面,民间是有高手的。

主持人:我个人觉得写诗是需要才情和灵感的,有人的诗浑然天成,也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古人在聚会联句的氛围中也常常偶得佳句,您平时写诗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的?

陈仁德:我写诗写了四十多年了,都是用的业余时间,因为每天我都忙着谋生不可能用上班的时间来写作。当代的中国都是快节奏,很高的效率,很强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自己自由的支配时间很少,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没有,只是很多人就用到打麻将上去了。我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中国要是没有麻将,这十多亿人民怎么生存啊。但是现在为止我连麻将都不认识,从80年代开始电视开始普及,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完过任何一部电视连续剧,很少看电视,因为大多数的电视很难看。主要是我的时间要用于阅读,用于写作。

具体到我的诗空间,第一个是在我的卧室枕头上,晚上睡觉以后静下来,白天有时候突然冒出一些诗意,晚上跳出来,这个时候马上就写作,我经常深夜把灯打开起来写,所以第一个空间就是我的卧室。第二个空间就是公交车上。因为我每天上下班往返要两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对我来讲太宝贵了,所以我在车上经常写诗,现在很方便,我用手机写,想到一个题目就写一组,一般都是到了公交车的终点站,一首诗就写好了。有时候哪个地方有诗意来了也会写,最近的就是前天晚上,到了半夜十点多的时候咳嗽很厉害到医院输液,药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像人的眼泪,结果诗意就来了,我就想象成美女的眼泪,写了一首七绝,最后是“应是佳人珠泪滴”。我很珍惜时间,因为上帝给人的时间就是这么多,一晃就过去了,我的头发都白了,加倍的珍惜时间。

主持人:我发现喜欢逛书店的人还挺多的,在那样的环境里你自然而然地就想捧着本书看,但把书买回去后会有个毛病——“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是为什么呢?

陈仁德:关于买书和读书我自己有过一些体会,我在年轻的时候工资很低,只有230块钱一个月,但是那个时候我舍得买书,一本书就要几毛钱,1块多钱,现在我的工资收入比那时候不知道高多少倍了,反而还不如那时候喜欢买书了。这个原因就是我感觉我自己的藏书有一定的数量了,至少有千册以上了,都还没有读完,还有的书值得我去反复的读,所以新书买来也没有时间读,我的年龄也一天天大了,痛感曹操说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到岁月的流失,可能很多经典的作品今生都没有机会读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不打算再买什么书了。

现在的人买书我感觉有人买书只是一时购书的快乐,或者是为了装点门面,就像装饰一样,我到有的茶楼里面去喝茶,书架上全是海内外的经典,但是打开里面全是木头的,是做的一个装饰。2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漫画:一个大书橱,配了两句话“有书不读,不如画个大书橱”,现在是摆个大书橱。所以我觉得书是要用来读的,如果你实在不看,我劝你别去买了。

主持人:不是有句话叫“书非借不能读”,那不买书去借书呢?

陈仁德:“书非借不能读”这是古人的名言,我自己就有这种体会,我在初学诗词的时候,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革中期,所有书都烧毁了,书店里面只有毛主席著作和鲁迅文集,书店都改成毛主席著作发行站。我父亲知道我喜欢诗词,他的好朋友有一本唐诗300首,就去借了,三天之内我把这个书抄完了换回去,这个抄本成了我学诗的第一个范本。

主持人:您曾经说“开卷有益”在今天不一定是正确的观念,因为书籍太多太乱了,那我们该怎样读书怎样挑选书籍?

陈仁德:现在的图书市场比以前是很繁荣了,走到任何一个书店里去都是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新书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但是我很难说这些读物都是有用的,就像你走进超市一样,看到很多的食品,都是看起来让人有食欲的,但是你不知道它可能有三聚氰胺,书也是一样。古人说的“开卷有益”这没有错,但是这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折腾,太多的动乱,在这些折腾和动乱中慢慢的把一些是非都颠倒了,这种背景下推荐给读者的图书可能唯利是图,就跟食品一样,只要赚钱,哪怕毒牛奶,毒奶粉也会推出来。有毒的书道理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说开卷有益了。比如厚黑学是李宗吾先生的一本书,他痛感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他痛感有些人不顾廉耻,就用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写了这本厚黑学,但是现在大量的厚黑学,爱情厚黑学,军事厚黑学,却把它当成是正写的。现在的书籍对价值的判断都很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书呢?我建议读者选书还是要选那些已经有公认的经典作品,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当代也有一些公认的经典作品,那部分作品可以放心的买。如果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诗词上来说,一定要买古代的,就是在我们之前的时代,民国以前的经典作品来读,来学习,当代的诗词作品最好不要买。它没有接受历史检验,不要看有的人贴上大师的标签,也不要相信某某人的诗词得了鲁迅文学奖,根本就不能接受历史检验的。

主持人:您出过诗集吧?您自己的作品也不建议别人买?

陈仁德:我出过好几本,我的也不建议别人去买,但是我的诗集显然比得过鲁奖的要好得多。好像现在他们公认我在诗词圈是领军人物,诗词水平还可以,但是我自己经常说一句话就是,每当我拜读前贤的作品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惭愧,这个前贤不光是唐诗宋词,我看民国的一些作品,我都感到这一生恐怕没有机会超越他们。但是反过来我觉得现在能够达到我这个水平的还真的不多。

主持人:您平时上网吗?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怎么看?

陈仁德:我的网龄有十多年了,我是与时俱进的,比如说博客时兴的时候,我的博客最多的时候每天的访问超过1万,我在新浪和腾讯都有微博,而且在腾讯微博的粉丝有十多万,是认证的大V。多次参加全国全市的微博达人采风活动,我在全国各地经常偶然的就遇见我的粉丝。我在网络上的写作至少是几十万字,我觉得网络文学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写作的平台,一种新的写作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在网络上进行讨论,进行交流,抒发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作品写出来大家进行讨论。但是在网络上的这些写作者,他们主要就是玩,不是有担当的,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大义的,所以也龙蛇混杂,也包括造假和人身攻击这些都有。他们中间的好作品太少了,凤毛麟角。网络文学今后是否能够有很好的作品出现我们就寄予期望吧,因为现在只是一个起步,我们期待着今后网络文学也有一些经典传世。

主持人:随着电子书的兴起曾经有寓意说纸质书会被取代,但我们看到纸质书依然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我还认识有人去泸沽湖度假,车的后备箱里塞了一箱书,每天就在湖边的椅子上沏一壶茶看书。不知道您对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市场争夺怎么看?

陈仁德:电子书的出现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阅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让人们眼前一亮,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是时代发展很好的事情。电子书它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无论它的优势有多少,无论它现在是不是已经占领了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要断言它取代纸质书还是为时太早,甚至是不可能的。喜欢读书的人对书有一种偏爱,他喜欢把书放在枕头下,放在旅行包里,我以前都是放一本书在旅行包里,在车上虽然不一定有时间看,但是我心里很踏实,如果没有就感觉若有所失。读书人有一种偏好,我每次看书要拿笔做一些符号,因为我长期做编辑,就成了习惯,看见有一个字错了,我就圈出来,看见哪个地方语法不通的就改一下,看到哪里觉得这段写得很好,就在旁边写几句话,电子书根本就做不到这些。我还是看过一些电子书,到现在为止也很难坚持看完一本,它的内容也有引人入胜的,但是看一会儿眼睛就很干涩,看不下去。电子书的出现是给我们的阅读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它绝对不可能完全的取代纸质书。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看到喜欢的地方勾画一下,其实古人也是这样,所以才有了脂砚斋评红楼梦这样经典的版本,这些都是纸质书不可取代的优势。陈老师最后请你给新华网的网友们推荐两本您最喜欢的书吧。

陈仁德: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的书浩如烟海,我80年代买的一些书现在都还没有看完,但是我想我一定要选两本的话,我就推荐第一本就是《古文观止》,第二本就是《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是中国古文的精华,而且历代的经典在包含在里面,把《古文观止》读好了,对写作帮助太大了。第二就是《唐诗三百首》,唐代的诗流传下来的将近5万首,我也没有看完,现在很多个人选集,比如李白的选集,杜甫的选集,《唐诗三百首》里面所有人的都有,你把唐诗三百首看了,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你肯定是受益终身。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