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荆楚校园诗教
孙轶青当代诗教思想理论初探

孙轶青当代诗教思想理论初探

李文朝

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华诗词学会已故会长孙轶青同志,是著名书法家、编辑家、诗词家,是中华诗词学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人,是当代中华诗词事业的领军人。他在团结带领中华诗词大军开创中华诗词新纪元的进程中,积极致力于当代诗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因而又是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华诗教的拓荒者和开路人。认真整理总结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对于深化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究,指导当代中华诗教实践活动,促进中华诗教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打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              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实践探索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孙轶青作为当代中华诗教的拓荒者和开路人,其中华诗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他波澜壮阔的诗词活动实践。因此,研究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形成,必须从其实践探索入手。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孙轶青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任上,就积极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的筹建工作,九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出任副会长、会长,直至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为中华诗词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二十年的日日夜夜里,他殚精竭虑,为中华诗词的发展奔走呼号,忘我工作,也为当代中华诗教,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孙轶青联合六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发言呐喊,成为当代中华诗教的破冰之举和春雷之声。孙轶青等六委员在联合发言中建议:“(一)、中央有关部门务必关心和支持诗词事业,给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省(市)诗词学会安排编制、划拨经费。(二)、大学中文系应设诗词必修课,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创作符合格律的诗词。(三)、增加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数量,而且应该安排关于诗词格律的知识短文。(四)、有关报刊,开辟诗词栏目,发表一些歌颂改革开放建设成就、赞美大好河山,以及针砭时弊的诗词作品,发挥诗歌“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报刊文艺部门应有懂得传统诗词的编辑,提高选稿质量。(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和中华诗词学会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尽快制定出当代诗韵。”(《开创诗词新纪元》第34-35页)

在本世纪初年,孙轶青主持制定的《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是近十年来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实践中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这部《纲要》中,就对当代中华诗教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各级学校中加强诗教,是充分发挥诗词教育的社会功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克服诗词断代危机的根本措施。1999年和2000年,中华诗词学会与各有关部门合作联合举办中华诗词研讨会,提出让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的倡议,得到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部的赞同和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这一倡议。还必须解决诗词教育师资问题和诗词人材的培养问题。”(《开创诗词新纪元》第332页)

 

2005年8月,在黑龙江望奎诗教现场会上的讲话中,孙轶青更是明确指出,“找准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一突破口,不断丰富诗教内容,活化诗教形式,完善诗教设施,健全诗教机制”。(《开创诗词新纪元》第304页)把诗教工作引向一条健康、长效发展的轨道。

二、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总体架构

孙轶青的当代中华诗教思想,既体现他言传身教的行为昭示里,又体现在他的文集《开创诗词新纪元》的许多篇什中。综合研究考察他的诗教理论观点和身教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总体架构。这就是: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

着眼国民诗教。传承诗教精粹,提高国民素质,是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最根本的着眼点。孙轶青作为一名为人民打过江山的老战士,他观察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总是放在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人民的喜怒哀乐上。他献身中华诗词事业,推进当代中华诗教,同样也是站在利国利民的时代思维高度。

在《充分发挥传统诗词的社会功能》一文中,孙轶青就“传统诗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爱国主义是传统诗词的主旋律”、“传统诗词对于促进祖国团结统一有特殊作用”、“传统诗词是增进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等重要观点作了系统的阐述。他特别强调:“传统诗词语言精炼、声韵优美、上口好记、饱含诗情和哲理特质,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能代替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孔子教人,主张兴于诗。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大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古代贤哲、有远见的政治家,都高度评价和重视诗教。在诗教的滋润下,童子诵诗,诗情、美感、哲理融入心灵,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功不可没。”(《开创诗词新纪元》第58页)在着眼国民诗教的总体布局下,孙轶青在同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主要靠加强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段论述,正是对于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总体架构“国民诗教---校园诗教---社会诗教”的点睛之解。

着手校园诗教。让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是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首要内容也是付诸实施的突破口。孙轶青在《传统诗词与青年》一文中指出:“学校应当设立诗词课,有关报刊应开辟诗词园地,把青少年作为普及诗词文化的首要对象。”(《开创诗词新纪元》第75页)1999年和2000年,孙轶青亲自主持了以“让诗词走进大学校园”和“让诗词走进中小学校园”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二、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身体力行地推进校园诗教。他指出:“从学校教育中加强诗教,是继承和发展诗词事业的重要条件,这早已被我们作为诗国的历史的经验所证明。”(《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51页)“我们呼吁在各级师范学校,各大学中文系、新闻系及有关人文科系,增设诗词教育和诗词写作课,加强诗词教育师资和诗词人才的培养” (《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24页)。他还说:“华中理工大学颇有成效的校园诗社、诗刊及其将诗词创作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将使我们研讨会的主题思想更加充实。”(《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52页)他特别强调:“在中小学中加强诗教,以增进青少年和儿童的文化素质,则显得更为重要。”(《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66页)

着力社会诗教。孙轶青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中华诗教思想的着眼点,那么推进社会诗教便自然成为其诗教思想的着力点。孙轶青指出:“诗教作为中华美德的传统,通过诗词走进校园和更广泛的在社会普及,无疑会大大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24页)他还说:“中国素称诗国。但诗国不能是一个空洞头衔。既然是诗国,就应当有诗校、诗村、诗乡、诗镇、诗市,甚至还要有诗县、诗省。有了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诗校、诗村、诗乡、诗镇、诗市……作为诗国才名副其实。尤其诗校、诗乡、诗县等,是诗国的基础。要打牢诗国的基础,必须从建设诗校、诗乡、诗县等做起。”(《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04页)孙轶青还语重心长地说:“尤其要看重基层经验。我们这次会议着重交流的是诗词之乡的经验和诗词进入大中小学校园中的诗教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振兴当代诗词事业的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04页)

三、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战略基点

按照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总体架构,如果说着眼国民诗教,提高国民素质,是其诗教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和着眼点。那么,作为诗教思想得以贯彻实施着手处和突破口的校园诗教,则是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战略基点。

在《让诗词走进大学校园》一文中,孙轶青指出:“首先从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应当看作是增进国民文化素质的战略措施。……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当然,青年也必须是中华诗词的未来和希望。”(《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49页)孙轶青强调,“在我国,人们的高素质从哪里来?毫无疑问,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在广大人民中,首先在少年儿童和青年中普遍推行诗词教育。”(《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65页)他进一步分析说:“儿童、少年、青年,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我们的任务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应做到使他们知爱国,辨是非,能思想,会做人。中华诗词一向以爱国主义民本主义为主旋律,是增进国民文化素质的百科全书。”(《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67页)

孙轶青还不顾自己的年迈体衰,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总结校园诗教的经验。他指出:“对于如何改进加强中小学的诗教工作,研讨会的论文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里,我再补充几点,与大家商榷。一、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出发,诗词内容要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选学古典优秀诗词的同时,要精选当代诗词作品,这一点不宜忽视。二、继续发扬传统诗词的吟诵、歌唱传统,也可以提倡背诵,但同时应力求讲解,避免单凭记忆力死记硬背。三、对于中小学学生学习诗词,不只要讲解、朗读、鉴赏,还应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中指导写作。习作是加深诗词理解和掌握诗词艺术的必要方法。在不增加课外负担和自愿原则下,可建立第二课堂,校园诗社,组织诗赛,还可设立选修科,由学生自愿选读。四、语文考试内容,似应列入诗词,希望教育部门加以研究。五、师资是关键。诗教有无成效或其大小,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现在有些语文教师不懂诗词或不会创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希望这些教师加强诗词修养,迅速改变目前状况。各级诗词学会、诗词社团还可协助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为诗教人员举办讲座或利用假期进行培训。鉴于培训师资是加强诗教的基本措施,又鉴于新闻出版事业和一些其他单位都需要有从事诗教和熟悉诗词的专门人才,建议教育部考虑,在各级师范学校、大学中文系、新闻系等,都能开设或加强诗词课程。”(《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69页)

在南京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孙轶青欣慰地指出:“让诗词进入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加强诗教,以诗育人,适应了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孙轶青接着指出:“诗词进入校园,加强诗教,其成功经验,可概括为如下各点:一、让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首先懂得加强诗教以诗育人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如建立组织,专人负责,形成制度等等。二、把诗教纳入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三、培训师资。有关教师可短期进修,集体备课,请人辅导。四、在小学生中可以以吟唱和背诵为主。在中学生与大学生中,可提倡学诗与写诗并重,但需遵守自愿原则,并对学诗者与写诗者给以具体指导。五、课堂讲授诗词与课外诗词活动相结合。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诗词社团,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诗词活动,诸如诗赛、知识问答、讲座、采风等等。六、为学生提供学习诗词和创作诗词的条件、园地。诸如编写教材、创办报刊、向校外报刊投稿等。七、创设诗化校园的环境与氛围。八、勤俭节约,合理解决人财物的实际困难。相信‘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以上八条是就校园诗教说的。实现这八条,并非易事,但经过努力,可以作得到。”孙轶青还充满信心地对校园诗教前景进行了展望:“诗教工作要不要持久?能不能持久?回答应当是肯定的。第一、诗词本身的固有特性决定了诗教工作的必要性和长期性……第二、青年人追求真理,积极、热情、富于理想的特点,同诗词言志缘情的特点相一致,最易于接受中华诗词……第三、青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是中华诗词的未来与希望。……青年在校期间,其所接受的诗词影响自会向其周围辐射,成为向社会群众普及诗词艺术的媒体和纽带。而且,随着一批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和诗词事业的繁荣昌盛,诗词事业‘后继无人’之虞将不复存在,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将永葆泱泱诗国的崇高荣誉。因此可以说,我们今天已经兴起的校园诗教工作将持续发展,经久不衰,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战略意义”。(本自然段引文均摘自《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61-265页)

四、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着力方向

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既然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终极目标,就必然把推进社会诗教作为主要着力方向。孙轶青指出:“振兴传统诗词,中华诗词学会主张‘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开创诗词新纪元》第84页)他分析说:“旧中国时期,传统诗词传播的圈子往往很小,只有极少数明白晓畅而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方能流传于民间。今天人民已回归主人地位,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我们没有权力把广大人民群众摈弃于诗词门外。我们要坚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让诗词冲出狭小天地,走向人民大众。”(《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16页)“不难设想,如果我们的传统诗词走向人民大众了,它就真的生了根了,它就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了。那时,传统诗词将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必须品,到处会有传统诗词的朗读和吟唱,并反转来给诗词创作以有力的推动、鼓励和检测。那时,只有那时,传统诗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繁荣。”(《开创诗词新纪元》第89页)

在当代诗词要“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指引下,孙轶青以社会诗教作为主要着力方向的思想更加明确。他指出:“近几年来,在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会开展了创建‘诗词之乡’和‘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的活动,诗教工作和诗词普及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伟大工程对诗词事业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对诗词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诗教工作。要与地方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紧密合作,争取把诗教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让诗词以更大的步伐走向城市、农村和学校,使诗词队伍遍布城乡,从而建立一支适应中国国情和当代诗词创作需要的诗词队伍。”(《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96页)他还追根溯源,深刻阐述在中国注重诗教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他说:“中国素称诗国,看重诗教,刚懂事的孩子便被教唱诗歌。各级学校大都设有诗词课程。封建社会为评选官吏设置科举制度,以诗赋取仕达千余年之久。爱好和崇尚诗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风气。……中国历史上所以看重诗教,诗词与人文素质、与社会教育制度所以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本地说来,这是诗词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功能所决定的。”(《开创诗词新纪元》第166页)

孙轶青着力推进社会诗教,不仅注重加强思想引导,深化教育启迪,而且注重依托活动载体,强化行为昭示。他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把诗词普及到机关、企业、工厂、农村、学校中去,扩大诗词的群众基础。”(《开创诗词新纪元》第291页)在他主持制定的《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中华诗词学会、各地诗词组织,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诗词大赛、诗词研讨会、诗词朗诵演唱会,以及组织诗人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创作等活动。这是提高创作、理论水平,发动群众参与、扩大诗词影响、锻炼诗词队伍、发现诗词新秀的有效方式。”(《开创诗词新纪元》第334页)他以高度的思想敏锐性和文化洞察力,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群众性的诗词创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进社会诗教的有效载体。1995年,他及时发现、总结并提请中华诗词学会研究命名了福建省南安市贵峰村为:“贵峰诗村”。以此为肇端,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诗词之市”、“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的活动。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批准地级“诗词之市”7个,县、县级市、乡、镇“诗词之乡”54个,诗教先进单位49个。它们像绽放在中华大地上的诗教典型之花,必将一花引来百花香,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诗词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起于校园,兴于社会,必将益于国民。

以上仅是我对孙轶青当代中华诗教思想的初步理解,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下载中华诗词学会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