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课改——千呼万唤扑面来
永春呈祥中学 黄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的新课程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四有”新人。
中华诗词,民族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诗国,看重诗教。毛泽东多次说过:“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江泽民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涵很多的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深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意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时代的进步精神,用以教育爱人、鼓舞人、鞭策人,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贡献。、
中华诗词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史。中华诗词一向以爱国主义、民本主义为主旋律,是增进国民文化素质的百科全书。在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是提高我国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强调,必须对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以德治教,诗教育人,以新课改,诗化校园。
“诗言志,歌咏言。”中华诗词言志缘情,语言精练,声韵优美,琅琅上口,包涵诗情画意和哲理特质。三千年诗路历程,诗人辈出,诗社如林,诗作繁荣。中国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诗史,诗史同时不同程度上反映中华民族的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
如把中华文化比为争奇竞秀的群峰,中华诗词则是横空出世、群视宇宙的珠穆朗玛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则是屹立东方之巍巍五岳。纵观中华文化史,从经史典籍到四大名著,都与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诗歌具有丰富的感情,艺术的形象,精练的语言,音乐的美观,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兴”就是振奋民族精神,“观”就是提高观察能力,“群”就是增强群体观念,“怨”就是针砭社会弊病。无数感人至深的辉煌诗篇或抒发爱祖国、爱民族、讲风骨、重气节,或描绘北国风光、长江锦绣、南疆风采……对推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富强,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特殊艺术影响力和感情凝聚力。
诗词进校园,是要有领导的重视,具“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中华诗词植根于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智育、德育、美育功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闪耀哲理光辉的诗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事业奋斗不息。又如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文天祥的碧血丹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过多少英雄豪杰在祖国危急关头,赴汤蹈火。于右任先生一字一泪的《望大陆》,张大千“半世江山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的诗句,激发起全国同胞为促进祖国统一的深深情怀。社会经济领域中“一句唐诗创万金”的事例更是传为美谈。据《工商报》载:我国山东葡萄酒出口外商认为葡萄酒首创法国,有200多年历史,中国葡萄酒历史不长,不属名牌要加征150%的关税。我国外贸官员灵机一动,取出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诗为佐证,并提出中国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种子到生产出葡萄美酒开始,已经有近两千年历史,是法国的十倍。由此说明了外商,列入名优,打开国际市场,为祖国创增巨额外汇(引自余元钱《诗词的青春》)。可见中华诗词美妙神奇,令人难舍难分。古典诗词具有真、善、美的艺术魅力。“真”是真情实感,“善”是对人民、对祖国的爱和对恶势力的恨,“美”是声韵美、意境美等。她对学生的情感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的活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不解之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作精辟论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科技,会一大就倒;而如果没有高素质就会不打自倒。人们的高素质之一,就是来自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首先是在青少年儿童中普遍推行诗词教育,重要仍是在中小学中加强诗教,增进文化素质。
中国历史上看重诗教,诗词与人文素质,与社会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由诗词性质、特点及教育功能所决定。中国儿童大多刚开始咏唱诗歌,从小吟咏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大。封建社会开科取士唐宋两朝长达千余年,科举考诗赋、写诗作赋为学人与社会所重,爱好、崇尚诗文蔚然成风。“诗有别才”。青少年有天赋、毅力、韧性,应学好诗词,写好诗词。据传,骆宾王5岁写《鹅》诗,杜甫7岁学诗,15岁诗名大作;王维17岁写“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句;诗鬼李贺全部诗完成于27岁之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别云问》作者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时才17岁;现在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对课”以“比目鱼”,对先生的“独角兽”;郭沫若5岁也能写诗。正是:自古诗人出少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都是驾驭中华诗词的行家里手。江泽民、朱镕基也写出一首好诗。
由于历史的遗憾,“五四”新文化运动鹅偏颇,受“诗词束缚青年”、“不宜青年中提倡写诗词”的影响,使当代许多青少年远离诗词。在诗教改革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诗词确实学之不易,凡是艺术,都有难度。如同芭蕾舞用脚尖选旋转,太累、太苦,是因其高雅,为独特艺术,如不用脚尖,就失其特色。
开展校园诗教、以诗育人、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观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陶冶思想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活跃思想,培养开拓和创新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养成高雅春节的品格情调和趣味。
诗词的教育功能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首倡“不学诗,无以言”之诗教的孔子把诗教的功能概括为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指诗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而伦理道德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孔子诗教的教材《诗经》中,知识领域,包罗万象。优秀的诗词作品以醉人的文采美、音乐美、意境美,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和爱美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美化人们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进步的诗词启迪、鼓舞无数青少年走向革命,奋斗不息。加强诗教,首先是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重要方针。让诗词走进校园,进行诗词教育,对振兴中华诗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说:“有时候,孩子么是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的。”老师不讲而让学生们诵读,确是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从小多读多背,以读代讲,“诗无达诂”。应具体制定计划,编写教材,培训教师,营造氛围。如学习三明一中等全国先进诗教单位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渗透诗教,激发学习兴趣,以诗词的自然美、生活美、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语言精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课堂讲解提纲挈领,指点启发,把时间让给学生诵读课内名片,陶醉于意象美、音乐美,引发联想和想象,美感美育,终生受益,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对中学生从诵读、吟咏,略作必要的指点及讲解到少讲、多读、多作,对典范精品讲析作者、诗意,艺术欣赏,以至诗词格律、用韵、创作方法等,提高鉴赏水平。
课外活动推行诗教。建立第二课堂,校园诗社,组织诗赛,成立诗词兴趣小组设立诗词选修课,以吟咏、启发、诱导学生兴趣。选择爱国主义教育优秀题材,诸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示儿》、孟郊《游子吟》、李绅《悯农》以及毛泽东、陈毅的战斗诗篇,诗中有历史、诗中有国魂、诗中有热血、诗中有深情。借此促进德育工作,加快语文教改步伐,繁荣校园文化。
千呼万唤—让诗歌写作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老师布置作文,习作指导,体裁任选,但“不能写成诗歌”。中学生可以写诗歌吗?作文课能写诗歌吗?一首诗歌能算一篇作文吗?众所周知,诗即文,写诗可以算作做文章。诗歌是一种有别于散文、小说、戏剧且具有基础性的文学样式。她自由、抒情、凝练、含蓄等。诗歌创作是作家从事创作的起点,伟大作家鲁迅、朱自清、郁达夫等都是伟大的诗人,以首先开始写诗而成名。学生写诗,可以激发灵感,丰富想象力,把握语言节奏,有助于把话说得精练、生动、有文采。
持“写诗不行”论者,认为中学生不会做诗。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的体现。认为大多数中学生连一般文章都写不好,哪能写好诗歌,低估了中学生的创造力。
自古诗才出少年。人生如诗,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教是培养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园地。中学生最真诚、最敏感、最热情、最有雄心壮志、最富想象力与求知欲望,最适于作诗。诗歌篇幅短小,最难写也“最好写”。怕学生抄袭应付、难辨优劣。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学生抄郭沫若一首诗当作文交,老师给评个70分,还面评说因为抄得认真、工整,否则不及格。抄者认为:如打高分,老师上当被蒙;如打低分,老师水平可疑。
“中国诗坛第一村”福建南安贵峰诗村贵峰小学学生王其昌《读书》诗:“天天去读书,加减又乘除。考试成绩差,辛勤不不认输。”难道这不是一首通俗的好诗吗?中学生不能作诗吗?升学“指挥棒”没有写诗的要求,应试教育法应接不暇,中考、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升学至上,岂同儿戏?自然无暇分心教学写诗。
会写诗只当孤芳自赏,难逃寂寞。时下文人下海实惠些。女诗人舒婷不是改弦更张写散文吗?有人说,写诗的不如跳舞、上网者洒脱。小说有人抢购,诗人大多自费出书,自出自售,诗集(尤其格律诗集)大多免费赠送,可怜天下诗人心。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多方面才能,学诗写诗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应大胆指导学生尝试诗歌习作。指导学生写诗,并非为了发表,不是为了获奖(刘征的《红豆相思曲》获得20万元大奖),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表达心灵的感受,培养诗歌爱好者,旨在提高全面综合素质。中学生作诗,起步宜早,由浅入深,先学绝句,了解押韵,辨明平仄,熟悉对仗,感悟意境。
学写诗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诗词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杜甫的诗贵在创新,从不雷同。白居易的诗以通俗见长,雅俗共赏。可从学诗写诗中学习修辞、语法知识,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句一次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学诗还可质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中月黑如何看得见“雁高飞”。
语文教师急待提高自身对诗词的爱好程度及诗文鉴赏、写作素养。先期培训诗歌写作,下水做诗。如不精通诗词格律,如何指导学生作答七律诗句重新组合题型,即如何整理散乱的五律七律?并进行解惑?岂非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应把写诗内容和要求写进教材全面推开,演习写诗,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总体实力。集思广益,众志成城,让诗词大步走进校园,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愿望以及诗词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中华诗教,后继有人,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贡献。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