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心潮诗词评论
重新找回文学批评的力量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伴而生,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魅力,不过,与读者众多、话题不断的文学创作相比,文学批评似乎一直是少数人的焦点,多少显得有些清冷寂寞。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文学批评所面对的对象、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文学批评领域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12月1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小说评论》杂志社协办的“反思批评现状重建批评伦理——暨《小说评论》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出席座谈会,雷达、吴秉杰、张陵、白烨、施战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批评家先后发言,就目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座谈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共同主持。

保持独立性是基本的批评伦理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一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不过,对于文学批评应有的基本态度、立场等问题,批评家们一直都有共识。

李敬泽谈到,虽然文学的评价标准不能共享,但是,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可以共享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说真话、讲道理,这就是完全可以共享的。批评家要自觉捍卫批评的尊严,自觉捍卫文学的独立价值,这不仅是批评伦理,更是批评的底线。只有在这个底线之上,我们才能谈论文学批评的繁荣和发展,才能谈到整个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他还强调,批评的功能是激浊扬清,我们目前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该是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而批评的根本使命就是把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作品有力地肯定下来。

批评伦理是指批评家在批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雷达、白烨、贺绍俊、李建军等认为,基本的文学批评伦理应该包括:保持立场的客观公正、保持审美的独立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文学始终保持虔诚等等。陈晓明引用卢卡奇的话说,文学的伦理最根本的是美学问题。只有回到美学中评价文学,才是合乎文学伦理的。孟凡华、施战军等则认为,文学批评不仅要“挖烂苹果”,更要“选好苹果”,目前批评家应该更重视对我们这个时代优秀作品的发现和肯定。

此外大家还谈到,目前批评界普遍缺乏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这对于批评本身是一种伤害。陈福民谈到,我们今天批评界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其实不仅仅来源于文学内部,还来源于文学外部;不仅仅来源于批评系统内部,还来源于多个领域。批评伦理与商业伦理、与大众文化条件下普通人的伦理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需要引起足够的反思。

文学批评要回归文学本身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批评界对西方文学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谈理论、大谈主义的文学批评大行其道。在这次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文学批评应该强调对文学本身的审美感受,批评家应该深入文本内部,使批评真正回归文学本身。

针对目前一些文学批评作品架构庞大、理论完善,却远离文本的现象,张陵、王尧等认为,应该重新重视那些常常被忘却的、最基本的文学观念。要进一步重建文学批评和文本的对话关系,重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尽量让作品被更多读者接受,从而引导读者,恢复文学批评的能力。陈剑澜提出,目前许多文学批评的文章,虽然理论修养比较完善,可是只要一细谈到文本,就暴露了作者文学感觉的问题。许多批评文章的文学感觉是不正确的,这就决定了批评的无效。理想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在拥有正确的、准确的文学感觉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的或非理论的方式,将这种感觉概念化或者准概念化地表达出来。

对于目前批评界正在崛起的一批年轻的批评家,大家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张柠谈到,年轻一代批评家有着非常好的人文素养和教育背景,学术功底深厚,但是他们文章的标识度却不够,没有个人特色。白烨、於可训认为,对批评队伍的培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学批评需要递进、需要扶持。目前文学批评队伍相对老化,这不仅体现为观念知识结构的老化,更体现在他们面对新的文学群体、新的文学趣味时捉襟见肘,很难构成有效的批评和对话。同时,批评的视野也不够宽阔,很多文学现象和作品都辐射不到。大家认为,年轻一代的批评家应该保持对新问题、新事物的敏感,在理论修养之外,更重视自己对文本的第一感受,为批评界注入新的活力。

文学刊物要有担当、有操守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快餐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蔓延。与喧嚣的新媒体评论相比,纯文学期刊更像是慢工出细活的手工作坊,一直承载着为文学界传播文学作品、发表批评意见的重要使命。1985年创刊的《小说评论》杂志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是上世纪80年代文学评论界著名的“八刊两报”之一。30年来,许多文学期刊因为种种原因悄然离开了大众的视野,《小说评论》却一直保持着它重要的影响力,不仅见证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变迁,更折射了上世纪八九十以来,社会氛围、文化氛围对于文学批评的影响。

贾平凹说,“《小说评论》的光荣在于经过了四任主编和四拨编辑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付出着他们的心血和才华,它30年了,自身还年轻,还能茁壮蓬勃。它的骄傲在于拥有一批一流的评论家的支持。”文学刊物应该有文学担当,应该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它必须坚持自己的办刊理想,团结重要的批评作者。

座谈会上的许多批评家都是一路见证着《小说评论》的成长,他们从这份刊物出发,谈到了自己对理想文学刊物的期待。李国平说,践行批评伦理和批评精神是文学期刊的责任。文学期刊必须敏感,必须保持对文学的观察与追踪,必须有当代的文学感,进入当代的进程,还要传导当代文学思想的思考。张陵、吴俊认为,文学批评是一个很稳健的事业,慢慢做,时间长了就会看出它的力量。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一个文学杂志想要长久地保持活力,就必须具有稳健的精神。好的文学刊物应该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的,不盲目追赶潮流;同时,它又不能甘于平庸,应该有一种引领风气的抱负和期待。(文:行超 )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