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诗乡建设
荆州区巩固诗乡创建成果 推进诗词事业发展繁荣

巩固诗乡创建成果

推进诗词事业发展繁荣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

 

我们荆州市荆州区是2008年11月通过中华诗词学会考察验收,2009年元月被授予“全国诗词之乡”的。诗乡建成后,我们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不断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推进诗词事业发展繁荣。三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争取领导重视,不断改善学会工作条件

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创建诗词之乡,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样,要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也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作为诗词组织,这就需要靠我们的工作,千方百计去争取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为此,我们经过充分准备,于2009年5月18日举行了“诗词之乡”授牌仪式,时任区委书记的张震龙同志在诗乡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提出“要以诗乡授牌为契机,坚持领导重视、诗词普及、繁荣创作三个不动摇,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实,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我们根据张震龙同志这一讲话精神,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一是对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学会办公场所重新进行装修,办公室也由原来的二间增加到三间,另给一间大会议室作为学会培训课堂。从而使学会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申请区委、区政府将区诗联学会的经费由原来的1万元增加到3万元,并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为学会开展活动提供了经费保证。三是每年年底搞一次“回头望”,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诗词工作平衡发展。去年年底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乡镇分会因乡镇换届人事变动后,出现了分管领导、专班不落实,诗词活动一度中断的现象。为此,我们及时与该镇的镇党委书记商量,得到了镇党委书记的重视与支持,使这一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现在,全区13个诗联分会都基本做到了“六有”,有分管领导、有诗联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经费、有定期出版的刊物,诗词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二、增强精品意识,办好《楚风》诗刊

《楚风》诗刊是我会的旗帜和窗口,也是广大诗词爱好者展示作品的平台。随着诗乡的建成,对《楚风》诗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年来,我们遵循“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走向大众,创新求精”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刊物质量,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服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刊物及时实行“双改”,即改过去半年刊为季刊,改过去大32开本为大16开国际流行版。改版后的《楚风》,内设《时代风采》、《感怀杂咏》、《荆州风韵》、《三农新韵》、《校园诗声》、《山川揽胜》、《诗林逸兴》、《唱和酬赠》、《讽谕警世》、《咏物寓意》、《缅怀纪念》、《新诗之页》、《楹联园地》、《诗联论坛》、《辞赋之窗》等近20个专栏,共5个印张80页码,另增彩页4页。每期可刊载诗联650余首、副,论文4—5篇,加大了诗词刊用容量。每期印1000册,免费发给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中小学校和诗词作者,并进行全国交流,扩大了《楚风》的影响。二是坚持办好《楚风》自身的特色栏目。如“三农新韵”、“荆州风韵”、“荆楚吟友”等,使楚风诗刊能更好地反映我区突飞猛进的新农村建设面貌,更好地宣传文化荆州,不断推出新人新作。三年多来,《楚风》出刊13期,共发表三农诗词近400首,反映荆州历史人文和建设新貌的诗词500余首,推介我社新老作者22人,其中女诗友6人。三是注重刊物质量,努力催生精品。我们针对过去有的栏目用稿质量不高,差错较多的情况,对栏目编辑实行“选、改、编、校”一条龙责任制,同时实行主编轮值制度和聘请质量监督员等办法,努力提高刊物质量,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常年举办诗联培训,提高会员写作水平

区诗联学会设有培训中心。多年来,我们坚持常年举办诗词楹联知识培训。每周四上课,每期50-60人。三年多来,已举办诗联培训班7期,参加学习的会员达380余人次。每期培训主要讲授诗词基础知识、学习鉴赏、创作技巧与修辞方法,同时也讲授《楹联通则》及楹联创作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练、改、刊”四结合,从而使学员深受启发,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李埠、八岭、弥市、岑河等镇诗联分会也相继举办了诗联知识培训。

四、办好楚风诗社网站,搭建网上交流平台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来,我们还着重抓了楚风网站建设。区政协主席、我会会长陈天新十分关心网站建设,并亲自筹措资金1万元用于创建网站。我们借助中华诗词网的平台,自2010年6月在中华诗词论坛开版以来,运行顺利,硕果累累,到目前为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发贴总量已达12万多帖,平均每天发帖200帖左右,在诗社展台20多个诗社组织中名列前茅。为了加强楚风网版的管理,我们还制订了楚风网版管理细则,实行了版主值班制,并及时报道了中华诗词学会和荆州诗词界的有关活动、信息,增进了与全国各地诗友的交流,使楚风网版成为全国各地诗人了解荆州、了解楚风的重要窗口,也极大地提高了荆州楚风的知名度。2011年5月12日,中华诗词论坛坛主渔艇丽人(包德珍)大姐莅临荆州与楚风诗社部分版主会晤并指导工作,对楚风诗社网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继续加强诗教,深入开展诗词“五进”工作

诗乡建成授牌后,我们继续深入开展诗词“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工作,并突出狠抓了诗词进校园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积极争取,于2010年11月11日迎来了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为首的一行7人的诗教先进单位考察团,对我区西门小学、八岭山中学的诗教工作进行了考察验收,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两校的考察验收通过后,我们又会同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到两校学习,并召开诗教工作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中、小学诗教工作的蓬勃开展。目前,我区荆州小学、南门小学、东门小学、江陵中学等一大批学校诗教活动绚丽多彩,成绩卓著。与此同时,区水利局、西城办事处等单位在诗词进机关、进社区方面也有新的起色。

六、积极组织诗友采风,繁荣诗词创作

自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搞2至3次较大型采风活动,组织诗友到农村、企业、社区以及我区旅游景点开展采风活动。比较突出的如2009年双马村新农村建设采风、2010年5月第四石油机械厂工业采风、2011年6月庙湖渔场采风、2012年3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东城派出所采风,等等。通过采风,极大地激发了诗友们的创作热情,创作了不少好的作品。如2011年6月为迎接第二届中国(荆州)淡水鱼业博览会召开,我们组织诗友20人到庙湖渔场采风,诗友们共创作诗词70余首,有13位诗友的19首诗、词、曲作品被湖北省诗词学会、省水产局出版的《荆楚千湖鱼水情》一书收录。

七、紧密围绕中心,举办各种诗词创作与吟诵活动

三年多来,我们组织广大会员,紧跟时代,围绕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创作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如2009年9月底,我们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诗词吟诵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组织广大诗友,创作了许多赞世博、扬国威的壮美诗篇;2011年6月底,我们又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诗词吟诵会。从2009年至2012年,我市连续举办了四届“荆州桃花会”,我会紧密配合桃花会的召开,每次组织近百名诗友参加的“楚风诗人咏桃花”活动,四届共创作出咏桃花诗词500余首,楹联120余副,表达了楚风诗人爱桃花、爱生活、爱荆州的雅兴与豪情,为宣传荆州、发展乡村旅游作出了贡献。在今年4月6日荆州第四届桃花会上,桃花村被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楹联文化村”荣誉称号。

八、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诗联队伍

三年来,我们在加强诗联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组织网络建设。目前,全区共有诗联分会组织13个,诗联小组20多个。二是积极发展新会员,壮大诗联队伍。三年共发展新会员95人,目前会员总数已达800余人。其中新发展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达51人;新发展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21人,省诗词学会会员已达50人;同时我会会员加入中国楹联学会的有8人,加入省楹联学会的有28人。而且青年会员和女会员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在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诗词之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诗教工作虽全面展开但深度还不够;诗词创作虽比较繁荣,但精品力作还不多。这次全省“诗词之乡”建设座谈会,对我们触动很大,鼓舞也很大。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潜江和兄弟县、市的经验,再上认识,再加措施,进一步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推动我区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2年4月14日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