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诗乡建设
湖北省积极开展“诗乡”创建工作,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

积极开展“诗乡”创建工作

                      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

 

                       湖北省诗词学会  罗  辉

 

湖北省诗词学会在中华诗词学会的指导、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根据中华诗词学会《诗词之乡(含县、市、乡)评定标准》和《诗教先进单位(含学校、企、事业单位)评定标准》的要求,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积极开展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活动。截至2012年10月止,我省潜江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了“诗词之市”,黄梅县、大冶市、当阳市等12个市(县、区)及大冶市宝安镇、陈贵镇、还地桥镇等3个镇被授予“诗词之乡”(共15个),黄梅实小、潜江市园林三小、荆州区八岭山中学、江汉大学等11所大、中、小学被授予“诗教先进单位”。目前,我省又有黄冈、恩施、汉川、长阳等十多个市、州、县(市)正在积极申报中华“诗词之乡”。为了巩固发展“诗乡”创建成果,我省还开展了“诗乡建设”“ 回头看”和复查工作。今年已有潜江、当阳两市通过了复查验收,现有广水、黄梅等市、县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复查。全省“诗乡”创建工作正在蓬勃开展,方兴未艾。

根据湖北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以下简称“诗词之乡”)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作法和体会向与会领导及各位诗友作一汇报:

一、 围绕中心抓“创建”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谐发展。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正是我党新时期的中心工作。在创建“诗词之乡”活动中,我们确立了“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终自觉地把创建诗乡工作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稳把舵,不偏向,既传承发展了中华诗词文化,又服务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省诗词学会组织全省各市州县的诗人词家紧密配合省委开展的“三万”活动,创作大量有关“三万”支农活动的诗词,在会刊《湖北诗词》和《湖北日报》上发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还专门要求省人大副主任兼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同志针对全省每个大市、州的实际情况各创作一首诗词在党报《湖北日报》上公开发表,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恩施州在创建中华“诗词之州”的过程中,根据湖北省政府关于发展鄂西旅游圈的规划,结合本地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的特点,把诗乡创建工作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投入了相当大的人、财、物力,打造出一批诗词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民族文化风情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区,促进了全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体会到:只有围绕中心抓“创建”, “诗词之乡”建设才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诗词事业才能富有生机、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不断发展。

二、 争取领导促创建

“创建有成效,关键在领导”。在职的党政领导日理万机,时间很紧,他们对创建“诗词之乡”的事,有时可能顾不过来。我们根据诗词学会的特点,勤请示,勤汇报,勤联系,当参谋,积极主动地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做到“三有”:   

  一是机构有领导的名。不仅“创建诗词之乡领导小组”有现职主要领导牵头任组长,而且各级诗词学会大多有现职领导兼任名誉会长。黄冈市、荆州市、大冶市、恩施市、巴东县、长阳县等诗词学会的会长均由现职市、县级领导兼任,绝大多数市、县诗词学会会长均由退休的市、县级领导担任。这样不但加强了对诗词学会的直接领导,也相应提高了诗词学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诗乡”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开会有领导的声。大凡诗词学会的换届会、吟诵会、检查验收、复查等重要活动,都有市、州、县(市)的领导参加,并作重要讲话。有关市、县的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网站均积极报道,逐步形成了各级领导重视中华诗词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在全市各部办委局及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要倾全市之力,做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全力支持,不许设障碍!这种领导重视“诗词之乡”创建的表态,已在湖北全省各市、州、县(市)作为经典语言传播开来,有力地促进了“诗乡创建”工作。

三是刊物有领导的文。各市、州、县的领导关心、重视诗词事业和“诗乡”创建工作,还表现在他们带头吟诗作赋写文章,积极向诗词刊物投稿。仅以麻城市为例,现已有3位市级领导出版了个人诗词集。前市委书记李开寿同志的《麻城赋》,还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大报上发表。黄冈市委政协主席王静平,曾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务副市长,本人就是诗人,长期以来给诗词刊物投稿、题词,并多次获奖。

全省各地在创建“诗词之乡”的过程中,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凡是向省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申报创建诗乡的市、县均将创建“诗词之乡”的工作纳入市(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均以市(县)委或政府的名义发了红头文件,组成了以“四大家”领导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有的地方还将其写进了当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实施。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同志再三强调: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不是赶时髦、搞形式,不是仅仅为了争一个“牌子”,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诗词水平。各级党、政领导应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提到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汉川市杨林镇镇长在申报“诗词之乡”的汇报会上说:“诗词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巧实力,能四两拨千斤,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恩施州以州委书记萧旭明、州长杨天然为首的领导把创建“诗词之乡”当做“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州各市、县、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宣传部长们均大力支持创建工作,在人、财、物的支持方面达到了空前的力度。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借得诗风化政风”,就真切地表达了党政领导对创建“诗词之乡”的深刻认识。我们体会到:各级党、政领导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真正重视并支持诗词事业,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诗乡”创建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三、 开展活动搞创建

各级诗词学会是较松散型的民间文化团体,即使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真正要创建“诗乡”,谈何容易?我们坚持以诗词为媒介,以学会为平台,以活动为纽带,广泛联络会员,增强了各级诗词学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

一是开创诗词培训和研讨活动。为了普及诗词教育、提高诗词创作水平,各市州县自编教材举办各种形式的诗词培训班、研讨班,培训了大批基层分会会员、学校师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诗词爱好者。大冶市宝安镇茶山村的刘煌庄还办了诗词培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当地的老、中、青、妇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将军和李树喜副会长等先后两次到刘煌庄诗词培训学校检查,并热情给予鼓励。去年,在湖北还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监利县老干部培训基地”,除了开办诗词普及班和提高班外,特别注重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为诗词进学校培养骨干力量。通过培训、研讨活动,扩大了会员队伍,团结了骨干,壮大了各级诗词组织。为“诗乡”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开展交流活动。各级诗词学会除了结合重大政治、经济、社会、节庆活动积极开展笔会、诗赛、吟诵会、座谈会等诗词交流活动之外,还纷纷开展异地参观联谊等交流活动。例如洪湖市诗词学会就先后参加了仙桃、潜江、嘉鱼、赤壁、监利、荆州区、松滋、汉川、广水、当阳等地的联谊活动,互相交流办会经验和诗词创作体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许多市、县诗词学会均组织诗友到湖南常德市观摩学习诗教活动,恩施州还参与组织了“湘鄂黔渝”四省毗邻地区诗词联谊会活动,积极开展省际交流。

三是开展采风活动。各地根据经济建设实际,每年春夏秋冬都要组织采风活动,有的是“春游杏花村”,有的是“夏赏洪湖莲”……各有关单位均热情支持,监利县建设局局长徐宜铅提出了要像接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那样接待采风团。诗家采风作诗作联,活跃了诗坛,激活了人气,广大诗友发扬省诗词学会老会长徐晓春提倡的“四自”精神(自愿参加、自讨苦吃、自作奉献、自寻乐趣)开展多种形式的诗事活动,为“诗乡”创建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群策群力共创建

创建“诗词之乡”不仅是诗词学会的事,更是党委政府的事,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协同作战。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带头、务求实效”的原则,各市、州、县加强部门配合,扎扎实实开展诗词“六进活动”(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旅游景点),有的市、县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七进”、例如当阳、黄梅等加了“进寺庙”,大冶、麻城、利川等市加了“进军营”、“进家庭”等等。“六进活动”的开展,使得创建“诗词之乡”的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扎根于基层。

(一)诗词进校园。凡是申报“诗词之乡”的市州县的教育局均发了相关文件,配合诗教活动,在中小学举办“中华经典诗词”朗诵大赛等活动,诗词教学进入第一课堂;恩施州各市、县自2008年以来,小升初、初升高的考试试卷中,诗词就占10﹪的卷面分。许多学校还创办了诗词刊物,培养了一批教师骨干和“小诗人”。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工大商贸学院等大学还开设诗词创作选修课,给学分,收到良好效果。江大、华科大先后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二)诗词进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乡镇成立了诗词学会,创办了诗刊,诗词活动日趋活跃,产生了一大批农民诗人。当阳市坝陵办事处农民诗人童先悦还出版了个人诗词集,并被湖北省图书馆列入馆前大型橱窗展出。正在申报“诗词之州”的恩施州,八个县市一齐上,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根据各农户的实际需要,制作了诗、词、对联匾牌4万多块,做到“诗联入农户”。许多农民还能背诵并懂得这些诗词对联的意思。每年春节前夕,诗词学会都组织诗人、书家开展上街下乡义务送春联活动,让诗词文化进入千家万户。

(三)诗词进企业。潜江市把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在300多名员工中发展会员40多人,诗词爱好者100余人,在公司办的《人间仙桥》报上开设《诗词专版》,已发表诗歌1000多首。其他市县在诗词进企业、开展“诗企联姻”活动中亦各有千秋。

(四)诗词进机关。麻城市物价局的历届局长、副局长均重视诗词事业,有的局长、副局长本人就是诗人,物价局诗词分会成立十几年来,涌现出像陈永恒(原副局长)等一大批在全国诗赛中获过大奖的诗人。恩施州自上而下,州、市、县各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办公室均挂有精心挑选制作的诗词匾牌。使人耳闻目染、潜移默化,营造了良好的诗词文化环境。

(五)诗词进社区。例如潜江市城南社区成立了诗词分会,办有诗词刊物,并在南门河游园墙上将古今咏潜江的诗词喷绘后贴在百米墙廊上,定期更换内容,成为居民们散步休闲时赏读的人文景点。

每个申报“诗词之乡”的地方,都是全方位、立体动员、倾全市(县)之力,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多种活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群策群力,积极争创“诗词之乡”,营造了深厚的诗词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五、 认真“复查”保创建

鉴于我省“诗乡”创建工作存在地区不平衡及已授牌“诗词之乡”的地区和单位诗词工作存在着质量差异等实际情况,我们在注重“诗词之乡”数量的同时,把抓“诗词之乡”的质量放在第一位。200410月,我们就组织了“诗乡建设检查组”,先后对已建成诗乡的黄梅、赤壁、洪湖三县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回头看”认真考察复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向中华诗词学会作了书面汇报。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在黑龙江望奎会议上推介了湖北的经验,还在《中华诗词学会通讯》上全文刊登了我们的《考察报告》。今年,省诗词学会又专门发文,对现有的“诗词之乡”开展自查、“复查”工作,要求对已授牌的“诗词之乡”,今后,每隔二年开展一次“回头看”,以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

一看“领导重视、工作到位”的标准是否因人事变动等原因而有变化?要求诗词工作应有领导分工负责,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二看诗词活动及“六进”工作是否持续开展,是否有创新发展;

三看当地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诗词创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四看诗乡创建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实际效果如何;

五看诗词事业的持续发展在人力(领导班子及培养新生力量等)、物力(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网站或电脑设施等)、财力(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等)上是否有必要的保障和加强?

各“诗词之乡”除了认真自查并向省诗词学会汇报自查结果外,还由当地政府和诗词学会邀请省诗词学会派“诗词专家组”去复查。我们要求,经过复查,如果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则先亮“黄牌”,及时进行定期整改,一般期限一年;整改后经过“复查”仍不合格者,则由我省诗词学会呈报中华诗词学会行文,摘去“诗词之乡”的牌子。总之,我们在争创“诗词之乡”时,实行动态管理,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做到“名副其实”,宁缺毋滥。黄冈市已有三个诗教先进单位和2个诗词之乡,为了保证质量,他们还准备创建几个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和诗词之乡,再正式向中华诗词学会申报中华“诗词之市”。从今年我省“复查” “诗词之乡”的情况来看,“诗乡”建设均有所发展,尚不存在亮“黄牌”的问题。例如,潜江市为了迎接省诗词学会的“复查”,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分管的副市长等七位主要领导签发文件,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迎接复查”工作。市委书记朱汉桥还做客人民网,称“诗词之市”是潜江市的重要文化名片,扩大了潜江诗词文化的影响。市委还在常委会上专门讨论如何巩固中华“诗词之市”的成果,要求“创建班子不散,网络建设不松,诗教力度不减,再创潜江诗词文化辉煌。”市财政每年为诗联学会拨付经费5万元,另拨经费编辑出版“诗意潜江”诗词专集;全市城乡共建诗联学会20多个,均安排有办公场所,凡是诗词文化重大活动,市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我们认为,各地已授牌的“诗词之乡”只能说明该地区或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诗词工作开展得比较好,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以后永远会做得很出色。创建“诗词之乡”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应该搞“终身制”,而应该对已授牌的“诗词之乡”实行动态管理,以不断提高“诗词之乡”的创建质量,促进“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开展。

通过这次“扬州会议”,我们决心认真学习中华诗词学会关于创建“诗词之乡”的精神,虚心学习各诗词学会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北省“诗乡”创建的实际,进一步抓好“诗乡”创建工作。对于凡是积极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的地区和单位,我们一定保护他们的创建积极性,并全力支持、热情服务、按程序办事,先由我省诗词学会检查验收,合格者则先授予“荆楚诗词之市(县)”或“荆楚诗词先进单位”称号,然后写出推荐函,随同申报材料向中华诗词学会正式申报,争取在湖北省创建更多的合格的“诗词之乡”,为中华诗词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做出贡献!

 

2012-11-8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