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诗乡建设
巩固“诗乡”发展成果 努力建设诗词强县

巩固“诗乡”发展成果  努力建设诗词强县

湖北省黄梅县诗词学会

近几年来,我县诗词事业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各级诗词组织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诗词刊(报)和诗校为阵地,以各项活动为契机,努力推进诗词事业“五走进”,大力讴歌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县人民的好评。

我县地处鄂皖赣三省结合部,为鄂东门户,古来就经济繁荣,交通便捷,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黄梅挑花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先后获得“戏剧之乡”、“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挑花之乡”的美誉。尤其是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誉满神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梅诗词文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诗词组织健全,诗词活动频繁,进而出现诗人多、诗风盛、诗词水平日益提高的繁荣景象。20014月,中华诗词学会和湖北诗词学会分别授予我县为全国、全省首家“诗词之乡”称号。

至今,我县共成立诗社24家,创办诗词刊报24种,有2000余名诗词爱好者经常性参与其中活动。为巩固“诗乡”发展成果,努力建设诗词强县,这些年来,我县各级领导、各级诗词组织和广大诗词同仁为诗词事业倾注了持久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其主要作法如下:

一、党政领导重视诗词事业

我县各级领导对弘扬中华诗词事业十分重视,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推进诗词事业蓬勃发展。在诗词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上,县乡党政各级领导都从多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2002723日,中共黄梅县委办公室以梅办发[2002]39号文向全县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县诗词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要为发展诗词事业做到四落实,即:思想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经费落实。这一文件,为我县各级诗词组织的经常化、规范化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委更是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在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黄梅文化强县的目标。同时,历届县主要领导还经常亲临县诗词学会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健全网络,发挥诗词组织群体作用

组织网络建设是我县创建诗词之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我县第一家县直机关诗社——流响诗社成立于19875月,随后各乡镇和相关学校也组建了诗社,并联成了网络。由于人事变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客观存在而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巩固诗乡、发展诗乡,确保优势,强化特色,我们在大力抓好16个乡镇诗词分会的同时,对以黄梅一中为首的8所学校诗社工作也紧抓不放,使每一个诗社运转做到五有:即有一个热爱中华诗词的领导班子,有固定办公地点,有诗刊(报)发表园地,有定期活动制度,有一批骨干队伍。同时,还坚持每年对其进行一次走访,座谈了解工作情况,交换工作意见,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合理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增强凝聚力。县诗社先后受邀请到五祖、柳林、一小、实小、晋梅中学等乡镇和学校演讲诗词知识10余场,听众达3000余人次。柳林乡叶宕诗社出刊,县诗社帮助审阅稿件,联系市委领导题写刊名,使其编印工作得到顺利进行,提高了诗刊的品位。大河镇碧玉流诗社,因缺人、缺钱,举步维艰,县诗社又及时找该镇党委和所在地五中校长联系,整合了资源,使该镇诗词事业,焕发了生机。现在,全县诗词组织严密,网络健全,联络有序,运用诗词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功能作用充分显现。

三、办好诗刊和诗词学校

办好诗刊和诗词学校是检验县诗词学会工作的两大重要试金石。诗词学校旨在培训大批诗词骨干,诗刊则为广大诗友提供创作发表园地,二者是诗词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认为,做好这两项工作,就是诗社工作整体形象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我县流响诗社与县诗词学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流响”诗刊,立足黄梅,面向全国,求新求精,服务时代。该刊自1987年问世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32期,发表诗作近两万首(阙),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弘扬主旋律。

诗词学校是县诗词学会创办的功能性新生事物。在诗校里,我们注重弘扬中华诗词,传授知识,培养造就诗词骨干队伍。各乡镇诗社均相应建有不同形式的诗词学校。县诗词学校做到有班子、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室、有活动经费。近8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开课,每期教学时间不少于70课时。学员既有80余岁长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和企业骨干。他们通过学习诗词写作和赏析知识,大大提高了诗词文化素质和写作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诗词队伍,保证了诗词队伍的连续性,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诗词人才。

四、全面推进诗词“五走进”,向诗词事业的深度进军

我们认为,弘扬中华诗词,就是要让诗词走向大众,扩大覆盖面。为此,我们开展经常性诗词活动,坚持诗词讲座,坚持采风联谊,坚持诗词吟唱,始终在做好诗词五走进工作上下硬功夫。所谓诗词“五走进”,即诗词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企事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五走进”的结果就是不断使中华诗词普及面越来越广。

例如,在我县诗词走进机关尤盛。我县党政领导干部都爱好阅读中华诗词,已有一半以上的同志挥笔写诗填词,原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务副主任许振球写的更多,在报上发表数十首;原政协主席李维雄、人大副主任刘文芳在诗词界秉笔写春秋,已出版个人诗著4种;原政协主席张心平、副主席石国祥各自创作诗词近300首;现任政协主席梅经阳不仅自己笔耕不已,而且组织政协机关干部学习掌握诗词这一文学武器,为政协工作服务。现在,我县机关干部诗词创作蔚然成风,人人会写诗,就连小车司机、后勤人员亦能赋诗。在县领导示范下,乡镇局级干部热爱中华诗词的也越来越多,诗词文化已成为该县一时尚。社会各界也日益走进诗词天地,逢会用诗词,汇报材料也喜用四言八句述事说理。县直有几十个单位出版了有各自特色的专门诗集,全县有近100人出版了个人诗集。

在诗词“五走进”工作中,孔垅镇更是走在前列,该镇出诗刊,出诗报,建诗墙,办培训班,举办吟唱会,中华诗词氛围浓厚,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社会各界给予了好评。

五、校园诗教跃上新的台阶

我国是一个有着诗教传统的国家。中华诗词是真善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在青少年中开展诗教,让诗词走进学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县教育局2005430日还专门以梅教普[2005]04号向全县各级学校发出“关于加强学校诗教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促使诗教工作在全县各级学校有力展开。近几年来,在各乡镇诗词组织的指导下,我县校园诗教氛围逐渐形成。诗词分会的诗教工作出现了良好的态势。孔垅镇文昌阁诗社,诗教走进县二中、镇一中、镇二中。该镇第七中心小学还举行了由300名师生参加的诗词创作竞赛,其中有20人获奖,颁发奖金1000余元。同时还编印发行《新蕾》诗集500册;县二中编印发行《璀璨百年》、《示范丰采》各5000册;五祖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古诗词吟唱小组,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濯港镇太白诗社普及诗教工作注重从小学生抓起,他们让诗教工作走进白湖、桂坝、陶河等小学,学生学有所获,反映良好。此外,小池、濯港、停前、柳林、五祖、分路等乡镇中学都举行了规模较大的诗词讲座。诗教工作在学校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县诗词学会认真抓好县实验小学诗词示范工作学校的经验,总结经验,逐级上报“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去年10月下旬,中华诗词学会诗教考查验收组在李文朝将军的率领下,实地考查了县实验小学。该校诗教工作成绩显著,领导和专家十分满意。今年元月已正式下发验收合格文件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这是我县继首创全国诗词之乡后的又一诗坛盛事,又一文化亮点,又一素质教育的辉煌成果。这标志着我县诗词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诗教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诗歌是时代的扬声器,诗人是时代的歌手。处于改革和发展大潮中的黄梅,更需要千万首歌来描绘她、歌唱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挥起彩笔,放声歌唱,唱出更多不愧于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