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诗词界
台湾诗人萧萧畅谈两岸诗文

“翻开的诗品/偶尔透露林间微微天光/想起十二年前/山上的夜晚/小小的雨落在窗口/我开始吟诵四言诗/一片落叶随风飘进书里/静静依着:人淡如菊/那情景就像小小的雨/落在窗口”

这是台湾诗人萧萧在1980年3月创作的诗歌《夜读诗品》。萧萧,本名萧水顺,1947出生,台湾彰化县人,他从十六岁开始第一次接触现代诗,就投稿发表,步上诗坛。先后参加过水晶诗社、龙族诗社、后浪诗社。他的诗作意向简洁凝练,在形式空间的安排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曾经获得第一届青年文学奖、创世纪诗社创立二十周年诗评论奖,“中国青年写作协会”30周年优秀文学青年奖。近日,萧萧在四川绵阳参加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时,接受了海峡之声记者的访问,和记者一起畅谈两岸诗文。

苦难是成功的力量

“这个地方很有特色,既是李白故里的所在,又有地震遗址。这对于写诗的人来说,能够触发他们内在的关怀,关怀社会与人性。我们不仅有欢乐的相聚,也有悲伤的东西,这可以让诗人们去书写,让别人根据他们的诗,将悲喜消融。”在诗歌节期间,萧萧参访了512川震的遗址,又在李白故里江油祭拜诗仙,这让他感慨良多。特别是参观地震遗址,令他想到了台湾的921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反扑人类的力量还是非常大的,台湾921大地震,也是整个城市基本上都被毁坏了。不过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毁坏,几年以后县城得到了很好的重建与新生。所以有时候受挫、折磨与苦难,反而是促成我们成功的力量。”

诗是率真自在的

萧萧在台湾不仅写诗,也是一位很出色的诗评人。出版过诗评论集《镜中镜》、《灯下灯》、《现代诗纵横观》、《现代诗学》。在东吴大学、明道大学“现代诗”、“现代文学批评”课程兼任讲师,戮力于现代诗创作、评论及推广的工作。他曾经与张默编选《新诗三百首》,搜罗完备,成为各大学“现代诗”课程所必备教材。因此,对于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他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好诗,一定是率真的。“诗是内在的,有真、有善、有美,然后用嘴巴说出来。说出来是普通话,但通常我们是歌出来。有韵律有节奏。诗歌从内到外,是一种真性情的表露。《诗经》是从各地去采集民歌民谣。他们不一定读书,但是他们心情快乐,自然就会说出来,甚至于手舞足蹈,所以诗是一种很率真的表现,矫揉造作的就不是真正的好作品。有自在自如的心,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这是诗很重要的本质。”

古典诗歌给予新诗滋养

从《诗经》开始,中华民族便是诗的民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打破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出现,到现在将近百年发展。可是,古典诗歌对于新诗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萧萧研究的是新诗,可是他所受到的是传统文学的滋养,“我在大学里是传统的中国文学系,所以我受到的是传统古典文学的教义。后来才用口语和白话写诗”。古典文学对于萧萧的影响与滋养是巨大的,这对于每一位用中文写作的诗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古典诗与新诗之间,萧萧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这就是老爷爷和小孙子的关系,小孙子有更旺盛的未来和生命力,这两种诗体是并存的。我们不能不说,老爷爷留下的财富是丰富的,小孙子还是要自己拼命努力,才可能去成就未来的风光。”

以诗会友行走两岸

这虽然是萧萧第一次参加高规格的“中国诗歌节”。可是他于大陆诗界专家学者谢冕、吴思敬等却是老相识。“我们常常在北京、台北或者珠海见面,一起开学术研讨会,为两岸中生代的诗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因为常与大陆学者及诗人交流,萧萧对于大陆诗坛的现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台湾的诗走的比较前面,受西洋的冲击比较大,而对我来说,我感觉大陆的诗歌创作相对保守,直白的东西比较多,而抽象的、心境的、内在的、隐秘的感受的挖掘没有台湾多。”而他最喜欢的大陆现代诗,是朦胧诗派:“我们所欣赏的,是朦胧诗时代,舒婷、顾城、北岛的作品是我们在台湾比较熟悉的,他们的作品在台湾都有发行出版。”

萧萧来自台湾彰化,祖地福建,深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促成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诗歌交流,在2014年的4月份,他与闽南师大合作,举办了闽南语的诗歌活动。“台湾人几乎就是闽南过去的,可以看到他们写诗、吟诵、朗诵诗的方法、喝的茶几乎都是相同。我们会邀请闽南师大的教授到台湾去用纯正的闽南语吟诵唐诗宋词,两岸这样的交流在闽南地区是很深入的。”萧萧说,这样的活动他会每年都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他来说意义很重大。“文化就是应该这样的互相交流,尤其我们语言文字没有任何障碍,我们所学习的宽阔的文化背景都相同,除了书写的现实不太一样,其他都没有任何妨碍。” (记者宇轩)

    来源:海峡之声网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