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荆楚校园诗教
诗教重在养成诗心

诗教重在养成诗心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政协网  点击:756 

正如《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所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做诗的人需要诗心,读诗的人也不可缺少诗心。有了一份诗心,读诗往往不会满足于诗歌的只言片语,而会努力见到诗的意境和情感,得到精神的启悟。

不久前,写过一篇随笔,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对诗歌的阅读状况发表了一些感想。文中谈到我国古代的诗教传统。但限于篇幅,关于诗教问题并没有展开来谈,或者说,有不深不透之感。

有人并不完全同意诗教传统断裂的说法,论据之一是现行的中小学课本的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篇幅已经不少,论据之二则是当今不少年轻人也有吟哦古今诗词名句的爱好,譬如“春眠不觉晓”、“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者“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见诗兴仍在。诗歌入教材,说明诗教传统有所延续;青年咏诗,这也是诗教的成果。这些固然都是事实。然而,诗教并不止于读诗学诗吟诗。前面所举例证,并不足以证明诗教的存在。

古人所强调的诗教,其内涵并不止于诗。诗教者,乃是以文化立国、以道德伦理立宗祠,以诗教续文脉,以“思无邪”的诗歌教化社会,即《诗大序》所说:“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于诗。”这是对诗教的最高期许。具体一些,即为孔子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那就是诗歌可以涵养性情,增长见识,沟通人际,宣泄情绪。这些说的是诗歌直接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社会作用以及审美作用。中国古代,诗歌乃是最为主流的文学艺术载体,提倡诗教,从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求文学艺术直接服务于管理国家、提振精神、教育大众。现代社会,各种文化载体和传播手段多多,所谓之诗教,很容易蜕变到一些表皮的做法,譬如以“常含着泪水”来表达“爱得深沉”,成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学习。

尽管如此,诗教也还是不错的。吟哦诗句总比粗口连篇要好千百倍。古语说“锦心绣口”,锦心如何不好辨认,绣口至少让人们愉悦和谐。所以,我们还是主张青少年的教育要发扬诗教传统,全社会也都要重视诗教,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向广大读者推荐好诗。

好诗千年不朽。诗教自有其他许多方式的教育所不及之处。

诗教内容有表里深浅之分。所谓诗教的表层,主要是指诗歌的表达方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大体指的就是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的大量意象、暗喻、典故、音韵等,都属于表达方式。这是诗歌有异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最独特的地方。尽管古往今来的诗评家们并不主张学诗者过多耽于这些属于诗歌表达技巧一类的东西,然而,倘若对诗歌这些表达技巧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则也不足以学诗解诗。而且也就可能“无以言”、“言之无文”。就拿中国古典诗歌最为看重的意象来说,稍微读过一些古诗的人随意就能举出其中许多意象来: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明月天山、大江东去、白日放歌、中秋寄怀、烟花三月、春雨杏花、无边落木、马踏山径、春风得意、红肥绿瘦、雨打梨花、山寺桃花、红杏出墙、对酒当歌、举杯邀月……古诗意象可谓不胜枚举。数千年来,这些诗歌意象长存于世,一经吟咏,便令许多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数千年来的诗歌里,还有数不胜数的诗本事、诗典和暗喻,还有构造多样的流畅和美的韵律与婉转和谐的声调,直至现代,都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力,深深融入汉语言的写作语料库中。在语义混乱、语词粗鄙、文字粗俗、文气呆板的当今时代,有志于保持汉语言优雅与纯洁的人们,即便从这些优雅精致的诗歌语言中汲取一点营养,也将受益匪浅。

诗教决不能止于语言文字的表达。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古典诗歌的分量不可谓不重,然而,由于所谓标准化的考试,把生动活泼的诗情和丰富微妙的诗意弄成了刻板的标准答案,似乎很少能激发青年学子们应有的青春诗情。也就是说,诗教不把对诗歌的感悟放在核心位置,诗教便不能算成功。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的开篇词即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界在诗歌里最为重要,故而需要读诗的人用心去体会感悟。

倘要体会感悟得到好诗的境界,则要读诗的人有一份诗心。

所谓诗心者,诗人的心灵也,也是一首好诗里不可缺少的灵性。正如《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所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做诗的人需要诗心,读诗的人也不可缺少诗心。有了一份诗心,读诗往往不会满足于诗歌的只言片语,而会努力见到诗的意境和情感,得到精神的启悟;有了一份诗心,看世道往往不会流于俗套,而会力求有超拔的发现和想象,秉持高蹈的人生态度。因而诗教重在培育诗心。这是诗教的务本之道,是诗教成为不可替代教育方法的根本原因。

多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死亡诗社》,颇受启发。这部电影1990年获得若干奥斯卡奖项提名,特别是获得了最佳原创编剧奖。影片主要内容是,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常青藤之类的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廷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的严肃刻板的教育方法。他带领学生们朗读梭罗、惠特曼、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歌,带领他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他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学生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地追问人生的路途,成立诗社,名曰“死亡诗社”,学生们诗心澎湃。结尾自然是这位特立独行的老师不见容于体制,终被校方赶走,但是学生们却在诗歌的指引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与生命的意义。这部电影所秉持的理念无疑就是诗教的理念,而这诗教的理念基本上与诗歌的表达方式无关,强调的正是有关生命意义、人生理想、心灵成长的诗教,是激发诗心的诗教。

可见,诗教绝不止于教人以言、教人作诗。诗教要重在诗心的养成。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物欲横流、价值杂乱、精神失落的环境,要保持一颗健康、脱俗的心灵,最好的办法之一便是阅读那些蕙心兰质的诗歌。“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宋代王令)在优雅的、美丽的、沉郁的、高格的诗歌阅读中,渐渐养成一颗诗心,从而感觉到真、善、美的可贵,发现假、恶、丑的可耻,心灵将远离低级趣味,情怀将始终朝向高尚,如此这般,才有可能真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