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简繁切换
荆楚校园诗教
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

 

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

洪湖市第一小学  刘长玉  范同华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题记(荷尔德林)

 

这里的题记并非故弄玄虚,更不是为自己的表达特别增加的溢美之句。“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阐释他的哲学思想时如是说。无疑,诗意地栖居,就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审美的思维去思索人生,借灵性的想象去描绘家园。在日升月沉、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的律动中发现自然之美;在细微之处、点滴之间、平淡如水的淡然中发现生活之美;在品读经历、反思自我、善待生命的自省中发现人生之谛……生活原本就是一种诗性的意境。”

或许,正是打开了这一扇窗,便有了我们在校园里,让师生诗意地栖居的思考与行为。

六个春秋了——

每日,披着晨曦踏入市一小校园,我们准会发现自己每一步踩着的都是朗朗读书声,准会觉得那形如流水的古诗文吟诵,将自己投入了一个清新典雅、自由宽广的世界,准会感到市一小古诗文教育给孩子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亮色。这种诗性之美、现实之真,在校园里燃起的是一道绚烂火光。

六个春秋了——

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它浓缩了市一小“尝试、发展、创新”的诗文教育过程,描述了一小人开展诗文教育的理念与思考,诠译了市一小的办学特色。

或许,就是这一系列的思考与行为,就是这不经意的追求与憧憬,让市一小的诗文教育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过程,演绎出了一串丰硕的成果,让市一小人正诗意的栖居在校园里。

 

以诗育德,德行天下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的日常德育行为,每天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系列规范与制度,讲述着教材里编撰的疑固了的故事……学生要发展,德是基础,德是前提,德决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质量。有德行天下。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前人优良思想、远大理想、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以诗育德,就是要让诗中蕴含的德育要素,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转化为学生永久的儒雅、诗性的日常行为。

1、营造诗一样的环境。走进市一小校园,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亮丽的诗画墙和主旨明确的文化长廊。2003年5月,我校出资两万余万,将古诗和诗文名句配上画,制成画匾挂在了教室走廊的墙上,2007年9月,我们又用一万多元资金,将学校文化长廊打造一新,进行了重新建设。文化长廊以诗的语言和鲜活的图画,传达了学校“修身、立德、爱国、守礼、勤学、善思”的日常行为要求;诗画墙则用诗情画意的环境,将学生置于了一种吟诵名人佳句,体验诗人情感,感悟诗人品格的情景之中,氛围浓厚,真切自然。这种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给诗配画,用画配诗,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协调了学生心、眼、口、手的综合运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立德产生了耳濡目染的效果。

2、打造诗境似的晨读。2003年开始,我校坚持每天朝读十分钟的古诗文讲读。每日喇叭一响,主持人的解读、指导,全体师生的吟咏、背诵,引得家长驻足观赏,与生共吟。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了诱人的曲调,沁人心脾,给校园添上了一片生机。特别是那反复诵读情景的展现,意境的体会,让学生获得了精神满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性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是任何德育教育所不及的。

3、设计诗化的主题班会。2004年4月,我校开发了诗文活动课——以诗德德主题班会。在这种活动中,我们将《守则》、日常行为和中华诗文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进行影响,实施教育。如“孝敬父母”与《游子吟》,“爱惜粮食”与《悯农》,“爱国”与《示儿》……我们将这些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必答”“抢答”“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去辨别、思考,让他们认识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留痕迹,效果明显。2007年全国诗词学会的领导、专家来我校参观,观摩了《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主题班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湖北省诗词学会秘书长柯展翅会后欣然挥毫:中华国粹有人传,喜看诗词进校园。始自娃娃抓素养,吟旌更艳耀明天。

4、创编诗意般的礼仪操。为了把学校诗文教育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根据实际创编了一套《诗情飞扬》礼仪操。礼仪操以三字经的形式构成,分“仪表篇”,“交际篇”,“理想篇”三个部分,朗朗上口。每日,操场上由近二千人表演的礼仪操,诠译了我们开展诗文教育的思考、作法与追求,演绎了我校彬彬有礼、秩序井然、勃勃向上的风貌。铿锵的吟诵,传达的是诗性之美、人生之美;优美的动作,表达的是阳光行为,阳光心境。加上悠扬旋律的荡漾,让你如梦般的栖居在一个诗意的校园。如此进行德育,本身就是一种诗境。

历经六年“以诗育德”活动的开展,我校的校风、学风发生了质的变化。遵守纪律、孝敬长辈、讲究卫生、乐于助人的多了,这不足为奇;学生以读书为习惯,以读书为快乐,以读书为享受,课上课下以诗为友、以诗为乐,这已成为一种自然。让人更欣慰和惬意的是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其良好习惯日趋完美,优良品德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以诗育德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以诗启智,智贯始终

来回于课堂,凝视于课改,端详着每一个孩子,我们总在思考:作为教师,用什么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什么去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中华诗文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背诗,启发学生用诗,指导学生写诗,把诗意的文字,凝炼的语言,深奥的哲理,有意识地进行转化,这对学生的心智是一种润泽,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诸多智慧要素的有效发挥,学生将终身受益。

1、以背诵达标促积累。我校的诗文背诵讲究实在,注重潜心奠基学生的诗文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2003年3月,我们出资一万五千余元,组织教师编纂了《中华诗文500首》。在诗文积累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背诵指标切实:按人均背诵量,分年级规定背诵“达标”指标;背诵过程真实:班级通过全面检测,对本班每个学生定级后,再将班级达标的学生报学校考级小组检测定级;背诵督查落实:①每天早晨诗文解读十分钟教导处有专人巡视,且作专项记载;②学生的背诵结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和评优直接挂钩。目前通过准确检测,我校80%的学生,人均背诗90首,超过250首的有42人。

2、以竞赛争优促提升。竞赛是巩固学生背诗量的有效策略,是促进学生诗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形式。在整个竞赛活动中,我们确保内容明确,如:“背诗擂台赛”、“诗文知识竞赛”;形式丰富多彩,如:小组对抗赛、男女生对抗赛、自由组队对抗赛、多轮淘汰赛、小星星大奖赛(10分钟内背诗量达98首以上),还有诗句接龙、对号入座、名句摘章、情景配诗、闻诗起舞、快速抢答、名星大决赛(在知识竞赛竞答中,答案的正确率达98%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精彩纷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诗文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3、以课堂创新促发展。背诵、竞赛这是积淀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素养提高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必要前提。可要真正有效启智,光有这一步不行,还需要教师通过创新的课堂,从“解读”“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训练,有效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六年的时间,我们开发了课内古诗、课外古诗教学模式,开办了诗文写作培训班,开展了阅读教学渗透研究,开设了习作应用(诗文)指导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年级教研周,学校教研周,对已有教学模式、教学风格进行研究、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这一契机,推陈出新。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理解、积累、运用的指导,积累了学习经验,能力得到了提高,心智得到了发展。

4、以应用自主促形成。学生心智的发展,综合素养的形成,不能只靠诗文背诵、诗文知识积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来完成,务必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长期实践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按计划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自主观察自然、观察学校生话、观察社区情形,让学生自主用诗的形式把自己观察后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过程中,自主运用诗句,恰当表达情感。同时,在接待外来客人的过程中,我们尽量给学生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应用。如:以诗迎宾,用诗送客等。我们坚持每学期出一期校园文学杂志《新叶》(全国“99”佳校园文学杂志),每年出一本《娃娃诗》诗集,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的综合素养都在其中得到发展,得以形成。

2003年、2007年,我校学生在市诗文知识竞赛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都名列榜首;2007年,我校学生参加市诗文才艺表演,获一等奖。2004年至今,我校发行校园文学期刊《新叶》两千余本,编辑《娃娃诗》5本,学生参加各级习作竞赛有三百余人次获奖。市七中参加各级竞赛、考入洪一中的优秀学生中,有90%毕业于市一小。肖驰洋同学今年高考获荆州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是毕业于市一小的第五个高考状元。因此,市一小被社会称赞为“高考状元的摇篮”。

“背诵达标”“竞赛争优”“课堂创新”“应用自主”这四个阶段各具特点,相辅相成,螺璇上升,有效启迪了学生智慧,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这种启迪和发展一直贯穿到了学生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学生的终身。

 

以诗怡情,情系中华。

思为情涌,行为情动,辞为情发。学生的情是培育出来的,是激发出来的,同时也是自然生成的。古诗文蕴含的情感丰富、真切、朴实、高雅,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身心的愉悦,情操得到陶冶,能让童心进驻到一个快乐、明亮、广阔的天空。

1、在课堂上育情。课堂是一块培育学生情操的土壤。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用语气、语调、语速和重音的变化,塑造事物的形象,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写作背景、心境、情景,通其志,融其情,对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几年的诗教,我们在课堂上培育了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胆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形成了高尚的爱国情感。面对浪费,学生会想起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贪玩,学生会想起“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起少年时”;面对失败和挫折,学生又会想起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在节日里煸情。每逢节日,学生内心深处都会有丝丝情感的萌动,我们往往就是抓住这一特定的环境、心境,充分煽情,让学生去感受、去诵诗、去吟唱、去抒发情感,对学生进行富有诗意,颇有诗性的情的熏陶。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献花献诗;在纪念碑前宣誓唱诗;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引导学生为母亲、为老师送一份赋有感恩诗句的礼品;国庆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赛诗会;中秋节布置学生赏月,给远方的亲人送上一首诗……如此设计,如此托物寄情、以诗言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学生的生活也变得富有诗情画意。

3、在游赏中激情。2005年9月到现在,我校每年都开展一次走进洪湖,走进湿地的活动。在那里,学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述洪湖的初春景象;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洪湖春末夏初的壮观。在那里,学生采集标本、取样,回校后在标本上符上诗句,让人在观赏和阅读中,感受家乡的美,感受洪湖湿地与洪湖发展的密切关系。诸如此类的种种活动,激发的是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影响的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萌生的是学生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的真挚情感。

4、在习作时表情。把积累的诗句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语言,这是我们实施诗文教育的目标之一。这种转化的过程,既是启智的过程,更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受到真、善、美教育的过程。如: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爱国的情怀;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思考;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见解;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表达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等等这些应用,无不表达了生活的本真,情感的本真,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

2008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对祖国语言瑰宝的真挚情感;2009年我校被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评为“湿地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张倩倩、教师晏爱梅、学生胡莹,光荣出席了第十三界世界湖泊大会,这又充分彰显了“以诗怡情”给我校带来的系列变化。

睹物兴情也好,即景生情也罢;无论是入理切情,还是寄兴寓情。种种情感,都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些情感的始发,让学生找到了生存的价值,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以诗塑美,美满人生。

欣看万物之美,它是自然存在;思索人性之美,它并非一日形成。“美”需要感受、更需要塑造。古诗中,有诗人描述的叶绿花红的色彩之美,也有诗人炼字炼句的传神之美,更有诗人表达的人性之美。借助古诗文教育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理想、美的素养,以至塑造美的人性。这种活动,让人眷注,让生命富有诗情。

1、倾心吟诵鉴赏美。要让学生倾心吟诵诗文,背诵诗文,并从诗文描述的情景和事件中去鉴赏美,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编辑《诗文知识竞赛题库》时,我们有目的的将竞赛题目分成自然风光篇、友情篇、感恩篇、惜时篇、言志篇,引导学生分类阅读、分类背诵,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鉴赏美、发现美,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影响。这卓见成效。

2、开心游乐感受美。情趣是一种心境,心境作用着学生感受美的质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让有趣的活动作为学生吟诗和感受美的载体,效果颇佳。循着学生的需要,我们开辟了大课间活动,如:跳绳吟诗、踢毽子诵诗、舞蹈唱诗(《古诗联唱》等)快板说诗……学生不分年级高低,在课堂、在操场、在各种玩耍中,心不离古诗文,口不离古诗文,整个校园洋溢着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弥漫着古诗文的清香,回荡着古诗文美的音韵。

3、细心作墨创造美。我们始终坚持把习作教学与古诗文教育结合起来,把美术与诗文融为一体。如:办手抄报,给诗配画或为画配诗,展示用诗习作等等。每年在“六·一”“元旦”前夕,我们都组织一次美术作品和学生用诗习作展。学生或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或根据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情感,或根据自己日常看到的一些现象,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愿望,然后写成作文和绘成图画,并给画配上名家诗句或自己创作的娃娃诗,极具情趣。他们创造的美自然、真实、让人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4、热心创新表达美。用创新去表达美,这是我校古诗文教育呈现的另一种境界。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表达美,为学生提供舞台表现美。在实施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鉴赏美、感受美,让他们萌生了用创新表达美的热情和愿望。他们选取古诗中自己认为蕴含着美的诗篇,改编成小故事,然后用演的方式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情操,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们把古诗文中具有人性美的诗句、人物,按朝代顺序编成顺口溜,写在卡上,记在心里……在这些创新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在童心的世界里,美的种籽正在生根发芽。

2003年以来,在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大赛,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有五百多件作品获奖。学生作品中结合诗文创造的美,传达的美,让专家赞不绝口。

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这是我校以诗塑美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常的行为与习惯,作用着学生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它是一次心灵净化,是对人生的完美设计。

 

 

六个春秋了——

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诗性的思考,诗化的行为;诗意地生活,诗般地发展。诗文教育充满了美。它有着与人文教育的默合之美,有着从吟诗到育人的跃迁之美,有着从清泉到甘醇的升华之美。这是一个至美的境界,一小师生就栖居在这种质朴的自然和瑰丽的艺术世界中。

 

生活不能没有诗意,校园不能没有诗意。毕竟,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首页 | 论坛要闻 | 聂杯风采 | 心潮诗词评论 | 吟坛名家 | 荆楚吟坛动态 | 诗乡建设 | 荆楚校园诗教 | 诗影艺术 | 当代诗词论坛 | 简繁切换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3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