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正
各位领导、各位诗家、各位朋友:
我受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委托,很高兴前来出席“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筹备会议。听了李辉耀先生的情况介绍,听了罗辉会长有关工作安排的意见,很受鼓舞,增强了信心。我发言的题目是:“一脉炎黄两岸诗”。
海峡两岸是分体的吗?是,也不是!若戴政治眼镜看,是分体的;若以文化眼光看,是同体的。五千年同根同源同体的中华文化,从来没有分体过。如果说,两岸在政治上还存在分歧的话,在中华诗词文化领域,五千年没有分歧。因为,我们是一个文化根脉,是一脉相承,延续到当下的。中华诗词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两岸诗词家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推进中华诗词艺术繁荣发展,薪火相传,肯定会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这秋风初嫩的楚鄂大地上,湖北和台湾的诗词家们欢聚一堂,探讨中华诗词繁荣,就充分说明了,大陆和台湾,是同一个血脉的诗词文化传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湖北文化界组织举办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设立聂绀弩诗词奖,既是湖北文化界的盛事,也是中华诗词界的好事,更是两岸诗词界的喜事。湖北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之地。中国思想两大家,儒家和道家,儒家出自北方,道家源于南方。中国文学两大高峰,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诗经》代表了质朴、严谨、写实的现实主义。《楚辞》代表了绮丽、奇诡、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这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大军,灭了楚国。但楚文化却浸洇了秦汉,楚文化反而成了中华主流文化。汉袭秦制,也接受了楚文化。汉代宫廷和民间都喜欢楚歌,都以“楚声为尚”。汉高祖刘邦偏爱楚声、楚舞、楚服。鲁迅说《大风歌》是“楚声”。五言诗、七言诗都与楚骚有关,“汉赋”拓宇于“楚辞”,汉代诗赋家都深受“楚辞”影响,汉武帝的《秋风辞》,沈德潜说那就是“离骚遗响”。《离骚》第一句屈原就说他是“帝高阳之苗裔”,高阳,就是颛頊帝的号,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是我们民族共有的祖先。近三十年来,湖北诗词文化再度繁荣发展。近几年,湖北诗词界在罗辉会长领导下,除了更大力度地繁荣诗词文化在社会人文建设中的作用,在与宝岛诗词界合作推进新时代诗词文化上,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两岸文化界、诗词界人士荟萃荆楚,研究探讨中华诗词文化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中华民族在诗词文化领域的创举。
面向两岸四地和世界中华诗词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聂绀弩诗词奖,必将进一步推动诗词文化繁荣。胡乔木评论聂诗艺术形成了“很难达到的新的风格和新的水平”,聂诗“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王蒙评聂诗是“中文圈子中旧体诗的一座奇峰。从伟大中华历史来看,这样的诗篇也属空前绝后”。沈鹏先生说“聂诗的生命力、影响力是恒久的”。聂绀弩堪称“我国千年传统诗歌里的一颗天外彗星”。所有这些对聂绀弩诗词艺术和人格精神的评价,都充分说明,把聂诗作为现代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一面旗帜,是当之无愧的。
中华诗词学会和我本人,对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和聂绀弩诗词奖全力支持。从政治角度看两岸经济文化合作,有一个官方说法叫“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双赢”,就是你赢你的,我赢我的。但是,从中华诗词文化繁荣的角度看两岸合作,窃以为可以改一个字,叫“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共赢前景”。因为,两岸中华诗词文化,本来就是同体的,因而是共襄同一个事业,是共创共赢的盛举。
前不久结束的传统诗词网络大赛,参与人数达一亿二千万。这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中华诗词具有多么深厚的基础。中华诗词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诗词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岸诗词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辉煌。
再过几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一个亲情浓浓的节日。两岸中华诗词家们共建精神家园,共赏一轮圆月,共享美丽梦想。这真是:一脉炎黄两岸诗,芳华春草万年枝。倾杯共祝团圝月,黄鹤楼头诵楚辞。
谢谢大家!
投稿邮箱:whhbsc@163.com 编辑部电话:027 68880731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
Copyright © 2012-2014 whscy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